作者:龙学生
“林下经济”既能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又能有效发挥森林的“四库”作用。近年来,安徽省潜山市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真林长制度,着力推进“保、增、管、用、活绿色”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
政策引导确保发展。
在官庄镇杨刚一家农业开发公司的基地里,一眼望去,一排排树冠整齐的绿色山茶花沿着水平楼梯向远处延伸。在油茶林,工人们正忙着给林下种植的油茶和覆盆子松土、除草、施肥。
“每天都有60多人在基地忙碌。”基地负责人涂发明说,2012年,公司在流转山田3200多亩种植油茶;2018年,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林下种植树莓2100亩。2022年收获鲜油茶20万公斤、干树莓1.75万公斤,林下种植年产值达175万元。几年来,该公司不仅支付了村民的林地租金,还安排村民在基地从事种植、除草、施肥、修剪、采摘等农活,共支付劳务报酬440万元;修建水泥路、砂石路33公里,方便周边村民出行。
“公司发展良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潜山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奖励补偿政策。我对基地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屠发明了这个理论。
近年来,潜山市将油茶、毛竹、中药材、花卉苗木作为森林经营体系“四大产业板块”的亮点。通过“以奖代补”,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点扶持,每年投入政策奖补资金400多万元,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出台集体林地流转经营权证管理办法,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规范林权流转程序,林权流转进入安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15个村集体林地“三权”分离联系点,加快林地经营权释放。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设立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让旅游产业红利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用好“邮贷”和小额贷款政策,拓展经营者融资渠道,有效促进“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产品精深加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多元化资源开发
爬上木台阶,只见针阔混交林密密麻麻布满了自动喷水管和喷头,长在苔藓、树皮、石头上的石斛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是位于天柱山林场和平林区大龙窝的石斛基地。基地负责人冯唯一介绍,石斛原产天柱山,基地模拟了石斛原产地的温湿度和土壤环境。仿生石斛被种植在林下。石斛不仅长势良好,而且其有效成分接近甚至超过了野生石斛的水平,深受市场欢迎。预计三年后,亩产年产值可达100万元,总产值可达4.3亿元。
近年来,潜山市利用“森林”打造绿色“聚宝盆”,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野生种植养殖业。一批林下种植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林业增添了更多活力。
某农业公司租赁天柱山林场2000亩,在林下种植野生天麻,面积300多亩,不施肥,不打农药。预计两年后亩产收入可达3万元,每年可提供30至50个就业岗位,带动10至15户贫困户增收。
一家鹿业科技公司在茶水镇乐铭村租赁了2000亩山场,养殖了260多只梅花鹿。现已开发鹿茸、鹿肉、鹿酒等50余种保健品,2022年产值240万元。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支付租金、劳务用工等方式,每年向当地农民支付租金和劳务报酬共计42万元。
目前,潜山市依托森林资源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森林茶”、“森林鹿”、“林禽”、“森林笋”、“森林药”等特色产业板块和生态旅游模式,发挥了龙头作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潜山市有大型种植基地企业52家,养殖基地企业32家。茶叶、石斛、桂花、药用玫瑰、蘑菇、竹笋、竹荪成为林下养殖的主要产品,鹿茸、鹿肉、土鸡、黑毛猪、山羊成为林下养殖的拳头产品。
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潜山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引导企业走向龙头企业、品牌等“制高点”。目前已拥有“林下经济”国家示范基地3个、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国家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9家,获得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林场等荣誉。
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潜山林业局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林业科技攻关平台,在林下黄精、露比种植、竹制品精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
2022年,潜山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采集、生态旅游年产值达到93.56亿元,林农人均年林业收入达到3608元。林下经济产业成为潜山林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林农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我们将以国家森林体系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契机,依托富含硒、锌、负氧离子的资源,打造潜山林下经济的增长极,使潜山成为长三角最重要的森林生态产品基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潜山林业局局长储鑫说。
来源:安庆日报
作者:潜山林业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安徽潜山:借“林”发力 打造绿色“聚宝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42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