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宾川县积极实施金融驱动战略,依托特色水果和优质水果资源优势,试行“三权”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
高水平和高效率的推进
宾川县日照充足,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各种亚热带水果的生长。宾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形成了特色化、产业化、科学化、规模化的优质水果和特色经济林果业发展格局,荣获“中国柑桔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水果之乡”等多项殊荣。但与此同时,贫困面大、面广、复杂,这也是宾川县的具体现实。2014年以来,全县确定贫困镇3个(平川镇、乔店镇、鸡足山镇),贫困村55个,建档立卡10049户35510人,贫困发生率11.85%。为改变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贷款难”困境,打通银行服务“三农”的融资渠道,宾川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出台了《宾川县经济林(果)证发放及抵押贷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确保一级抓落实,层层抓落实。
掌握真相,确认发证权
夯实工作基础
传统金融服务抵押担保门槛高,贷款审批程序多,农户很难符合贷款条件。为此,宾川县利用发证权,跨越抵押担保门槛,夯实农业与金融对接基础。成立专门办公室,10个小组,抽调1193名工作人员,安排专项工作经费100万元,在全县10个乡镇全面开展“果证”登记发放工作。2013年至2019年,共抵押水果权证7168户,抵押水果面积13.55万亩,抵押贷款12.45亿元。截至2019年12月,全县完成实地划定面积84.91万亩,完成权属确认50.7万亩,签约74658户,占应签约户数的95%;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74658份,发证率95%。“果证”和“三权三证”的扎实实施,使广大农民变“资产”为“资本”成为可能,有效解决了贷款担保问题。
创新金融产品
实现支农惠农
为解决“三农”金融业务中客户弱、“频率小、需求急”、信息不对称、成本高、风险大、业务难以持续等问题,宾川县委、政府支持和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创新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金融部门顺势而为,以“创新机制、互利共赢”为原则,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加快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新模式。其中,富滇银行大胆突破传统抵押担保方式,先行先试,为宾川人量身定制了全国首款以水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金果贷”。农户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全面畅通,贷款规模全面突破,贷款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多样,深受群众欢迎。针对农村信贷小额、广泛、短期、使用频繁的特点,农村商业银行将小额农贷与果权证相结合,增加农户信贷5000万元,制定出台了《办理经济林(果)权贷款惠国通贷款管理办法(暂行)》,在全县16个营业网点统一管理、规范流程;2015年以来,农行宾川支行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0150.2万元,累计4717户,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51人,“惠农e贷”增量指标完成率居全州第一;宾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配合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发展“红色信贷”。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使宾川农民获得了充足、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建立长效机制
优化开发环境
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是实现做大做强农村金融业、加快高原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目标的重要基础。为建立良好的银政关系,宾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宾川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激励办法》,将存贷款净额、存贷比、创新金融产品等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征信体系和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完善信息评价和规范信息管理,为全县87047户农民归集信用信息档案,建档覆盖率100%;对71528个用户进行信用评级,授信金额416506万元,授信覆盖率82.17%。评定了68个信用村和7个信用乡(镇),形成了政府讲公信、企业讲守信、个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同时,银行不断提高服务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来源:大理日报
原标题:宾川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扶贫
编辑:都市时报稍微关注一下张如晨。
审核:子姚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宾川创新金融产品助力脱贫攻坚,创新金融扶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29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