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长江边“长出”世界自然遗产地——记者徒步11公里找寻生态“密码”

长江边“长出”世界自然遗产地——记者徒步11公里找寻生态“密码”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新华社重庆7月18日电题: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长”在长江沿岸——记者徒步11公里寻找生态“密码”。

新华社记者王鼎、李勇、韩朝阳

夏日清晨,重庆李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罩在薄雾中,山林的寂静被鸟鸣打破。当清晨的阳光驱散云层,斜照在峡谷的悬崖上,记者一行人就要开始徒步旅行,探寻为什么长江沿岸不止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这是7月6日拍摄的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场景。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李悟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东北部,面积352平方公里,毗邻湖北神农架林区。保护区内沟壑密布,山峦起伏,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因为神农架名气太大,李婆一度“藏于闺阁,默默无闻”。

2021年7月28日,重庆李悟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边界微调程序,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神农架”的一部分,神农架遗址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延伸和补充。李白的神秘逐渐被揭开。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并不容易。政府、保护区和村民做了很多事情。”在保护区工作了20年的工作人员张克泰说,10多年前,在“无人区”里设立了一个国有林场和一个2000多人口的庙乡。随着长江生态保护的加强,国有林场撤退,林场职工由伐木转为营林,汤淼乡也实施了全乡生态搬迁。此后,分散在五里坡范围内的其他村镇也逐渐退出,逐渐成为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7月6日,新华社记者在李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进。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记者沿着悬崖、沿着峡谷走的那条崎岖小路,就是当地村民世代踩踏的“羊肠”。有些路段还隐约标着“刀斧”,但更多路段已经被植被覆盖,它们的“身形”已经消失。张克泰告诉记者,在“羊肠”沿线巡逻时,经常会看到野猪等动物在山路上留下的痕迹。峡谷两边的森林里还有大果子狸、黑熊、金丝猴。

50岁的罗是巫山县当阳乡和合村人。“我以前都是靠这个‘羊肠’进出村子的。这条路我又爱又恨。”罗说:“我爱的是这条路把我引向故乡,我恨的是深山里的生活艰苦,‘羊肠’路难走。”

这是7月6日拍摄的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场景。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山困人,人扰青山,却因历史条件,无力解困局。”当阳乡党委书记赵刚说,5年前,借助扶贫和生态保护的东风,李和村200多名村民搬离了大山。“人们退‘绿’而进,村民生活改善,山体生态修复,实现了双赢。"

旅行中途,我在山涧边停下来。记者拿起一把溪水喝了一口,清凉甘甜。“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罗说,虽然昨晚下了雨,但河水依然清澈见底。过去,雨后小溪可能会变得浑浊。

走走停停,记者沿途看到,峡谷内树木葱郁,山涧溪水潺潺,小路旁退耕还林的山坡上绿意盎然。

“以前,保护区一直面临着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好在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易地搬迁稳步推进,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张克泰说,遍布保护区的200多台红外摄像机也捕捉到了金猫、云豹等濒危野生动物。

这是7月6日拍摄的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场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受益于秦岭、大巴山、巫山的屏障作用,许多珍稀动植物在这片生态秘境中“隐居”,黎坡也成为西南地区罕见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目前已发现维管束植物3001种,陆生脊椎动物447种,包括黑斑羚、林麝、金丝猴等珍稀濒危或特有野生动物。

近年来,巫山生态移民超过3万人,越来越多的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成为“无人区”,对保护和涵养水土、维护长江上游物种多样性起到一定作用。

“过去,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居住的地方,但现在人们为大自然腾出了空间。五个黎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揭开了巫山生态保护的‘新篇章’。”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长江边“长出”世界自然遗产地——记者徒步11公里找寻生态“密码”":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8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