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蓝蓝
通讯员杨妮妮
人民银行重庆黔江中支充分发挥贴近基层的主体优势,着力打造金融扶贫示范村,加强多方联动,成功探索创新了一条“央行挂帅、政府搭台、金融演出、企业唱戏”的金融精准扶贫“共林模式”。
龚琳村是重庆市黔江区黄溪镇的一个重度贫困村。全村贫困户94户394人,贫困发生率17%,远高于黔江区4.8%的平均水平。是武陵山区连片贫困地区典型的贫困村。人民银行黔江中支以龚琳村为载体,打造金融扶贫示范点,结合龚琳村的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与当地政府部门决定将适合山居生活、养殖成本低、疫病风险低、市场效益高的肉牛产业发展成为龚琳村的主导产业,并以产业扶贫风险补偿为切入点,推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联动精准扶贫,成效明显。
建立扶贫风险补偿基金,撬动产业扶贫。为打造龚琳村支柱产业,吸引产业资本介入,人民银行、黔江支行和基层政府部门出台了《黔江区黄溪镇龚琳村贫困户产业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与黄溪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重庆首个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资金100万元,存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黔江支行账户,并建立基金后续补充机制。 在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的撬动下,原则上银行机构可以按照放大5至10倍的基金规模向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发放贷款。
创新产业扶贫帮扶模式,精准扶贫到户。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会同基层政府,成功引进黔江区农业龙头企业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合作企业,签订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探索“借鸡生蛋”双向帮扶模式。
户饲,“借牛生牛。”有饲养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向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申请领养一定数量的能繁奶牛,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支持。母牛生下小牛后,小牛归贫困户,母牛归公司。公司按市场价支付牛的超重部分,按保护价收购小牛和饲养的牛,共可实现纯收入5000元至20000元。
专心喂养,享受分红。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10名村民发起成立重庆市黔江区龚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不具备饲养条件的贫困户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进行投资,合作社建立了集中养殖场,进行集中养殖。年末合作社按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40%分红,并确定保本分红标准;此外,贫困户还可以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向专业合作社购买经营资产,合作社出售后回租,让贫困户获得租金收入。
撬动银行资金联动,满足产业扶贫需求。在风险补偿基金的撬动下,黔江区3家银行机构为龚琳村肉牛产业扶贫项目提供了580万元的信贷支持。其中,钱江银座村镇银行利用央行扶贫再贷款资金向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80万元;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黔江支行发放贷款250万元;重庆银行黔江支行分别向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黔江区龚琳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00万元和150万元,充分满足了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支持龚琳村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
量身定制特色农业保险,分担产业风险。人民银行潜江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整体作用,推动PICC P&C保险潜江分公司根据龚琳村肉牛产业发展特点,创新肉牛养殖保险业务,为龚琳村产业扶贫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助力精准扶贫。重庆三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统一投保。保费每年每头牛120元,其中公司承担30%,财政补贴70%。死亡后每头牛补偿2000元,有效分散了产业扶贫风险。
据人行潜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充分调动政府部门、政府基层组织、社会资本、信贷资金等力量,形成了“央行+基层政府(乡镇)+银行+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保险+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共林模式”,逐步推动肉牛养殖成为共林村的主导产业。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开发龚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饲养肉牛70余头,其中包括34头被收养的可育奶牛。目前有20多头小牛,最低纯收入可达10万元。专业合作社已吸收30户贫困户入社,年底平均分红收入4000多元;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场饲养肉牛80余头,按照每吨500元的标准向龚琳村68户贫困户征集饲草,平均每户收入3040.63元;2016年帮助龚琳村和黔江区同步脱贫。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黔江探索 金融精准扶贫 “共林模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6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