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校园贷的新变种,校园贷背后有哪些陷阱?如何防范?

校园贷的新变种,校园贷背后有哪些陷阱?如何防范?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9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又是一个开学季,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贴出醒目广告,新一轮“开学经济”升温。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个火热的市场,试图利用校园贷来诱骗学生。近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这一问题,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和防骗宣传,不要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审慎贷款

个别学生盲目向网络平台借钱,甚至染上不良习惯,耽误学业。

陈骁是深圳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起初他只借了6000元,现在他已经积累了很多债务。他说不清楚。面对放贷者的暴力催收,陈骁不得不找个地方躲起来。另一个学生开始借5000元,半年时间,他的债务总计数百万元...

看到这则新闻的河南郑州市读者袁深有感触。他在信中说,“近年来,一些刚刚步入校园,既没有借贷风险意识,也没有还款能力的大学生,盲目地向网络平台借钱,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

校园贷因“申请方便、手续简单、放款迅速”而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来自四川成都的读者高远(音译)说,“一份规范的贷款至少应该审查申请贷款的大学生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来源,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现在大量的网贷平台都是客户准入审核的形式。学生只需要填一张表,不需要资质,不需要担保,不需要抵押,就能拿到贷款。申请方便、提现快捷的特点,引诱了很多学生陷入网贷的泥潭。”

“校园贷风波频发的背后,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鉴别能力。”陕西咸阳市读者姚平在信中分析:“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如果他们被拜金主义侵蚀或者有虚荣心、攀比心理,父母提供的费用往往不能满足需求,他们就会接着向校园借钱。有的甚至导致赌博、酗酒等恶习,有的甚至因为不堪校园贷逼债而逃课辍学。”

“从表面上看,很多校园贷开展的是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看似薄利多销。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息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骗取学生的钱财。福建省龙岩市的读者童说:“如果贷款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人就会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有些贷款人贷款时会要求一定价值的物品抵押,要求学生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所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非常熟悉。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款,贷款人可能会采取恐吓、威胁学生及其家人的手段,这将严重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

预防识别

经过整治,校园贷有所遏制,但也有不少回租贷、培训贷等“新马甲”。

校园贷严重扰乱校园环境和市场环境,严重危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去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款规范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公安机关对校园贷一直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前不久,沈阳公安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1000多万元的校园贷案件。此外,许多商业银行加大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大学生提供规范、合法的金融服务,从而将不良网贷赶出校园。

“目前,经过一系列整治,校园贷得到了遏制,但一些点对点借贷平台换了马甲,将小额现金贷款伪装成回租贷款。叫租赁,其实就是借款,通过读取通讯录来控制借款人。”江苏省扬州市读者边广春说,“校园贷‘变脸’是一种回租贷款。一是由于有关部门的重拳出击,校园贷的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点对点借贷不敢明目张胆乱来;第二,点对点借贷平台不会轻易放弃已经尝到的甜头。他们用另类套路逃避监管,还没有放弃大学生这块蛋糕。”

“需要注意的是,回租贷褪去马甲后,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校园贷。”边广春指出,回租贷款的对象仍然是大学生。回租贷款公司要求读取大学生通讯录,控制其私人信息。过了期限,贷款公司会根据通话记录骚扰大学生的家人朋友,甚至要求大学生续约,更换其他平台来填补漏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这些都不是合法金融平台的做法。

江西新余市读者黄磊在信中介绍了一种新的贷款骗局——培训贷。“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时遇到一些开出优厚薪资的公司,但在与公司签订培训就业协议时,大学生仍需支付高额培训费。许多学生无力支付。这时候公司工作人员会说可以先向公司或者第三方借钱,然后每个月还工资。很多大学生都是糊里糊涂的做了,公司承诺的高薪却没有拿到。而是因为办理了这个所谓的培训贷款,欠了一万块钱的贷款。”

不少读者表示,部分地区校园贷仍存在乱象,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变身“马甲”,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贷款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当务之急是保持警惕,仔细甄别。

净化校园

多措并举斩断伸向校园的金融“黑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校园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依法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很多读者对下一步如何彻底根除校园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河南郑州市读者袁建议,加强对校园贷平台的清理,对不合规、不达标的校园贷平台坚决关停取缔;将无诚信无信誉的公司纳入诚信黑名单并在高校公示,让大学生知晓,避免上当受骗;对非法校园贷,特别是以校园贷为名涉嫌金融诈骗的,要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

一方面是严查,一方面是规范。“忽视大学生的客观消费需求,进而禁止信贷服务,也是错误的。毕竟,信贷服务在为大学生提供生活消费、培训和创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宁阳县读者张说,如果监管得当,将其纳入法治轨道,用猛药消灭虚假宣传、变相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不良因素,信用服务才会健康成长。

“要从根本上净化校园贷土壤,构建健康的高校金融环境,还需要多项措施长期发力。”湖北省咸宁市读者王硕辉在信中提出了多项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网络金融管理政策,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严格控制贷款公司准入门槛,严厉打击校园贷违法行为。高校需要加强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以案警示、释法,加强校园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大学生贷款消费行为。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优化服务,积极开发符合高校实际的金融产品,为大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服务。"

有读者在来信中指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是遏制校园贷的重要举措。“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真正的独立消费是从进大学校门开始的,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来自家庭的生活费。”来自安徽合肥市的读者李云说,“大学生不妨把生活费作为财商课,学习如何理财和理性消费,多掌握一些理财技巧,多了解一些校园贷的理财骗局,不要做理财盲,以免掉入陷阱。”

(来源:人民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校园贷的新变种,校园贷背后有哪些陷阱?如何防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4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