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金融诈骗案例通报,金融诈骗六大案例

金融诈骗案例通报,金融诈骗六大案例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青铜钻头”骗局:

虚假财务管理财务欺诈

骗子虚构养老产业

理财产品诈骗一千多万。

“虚假金融诈骗已成为近年来非法集资的主要类型,占比近60%。”徐红艳介绍,在虚假理财诈骗案件中,骗子采用“以花代树”的方法,利用大家对理财产品资金安全性的误解,虚构各种项目,包装成理财产品,承诺高额回报,赚很多钱。

赵睿说,在他办理的多起金融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来骗取资金的。其中,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虚构真实投资项目,如养老社区、生物科技、光伏电站等新兴产业,将项目包装成债权转让类理财产品。

介绍了前不久办理的王集资诈骗案.本案中,王以集资建养老机构为名,声称如果出资,将来可优先获得养老床位资质。为了打消别人的疑虑,王某某还提供了一个全国老龄办健康产业办公室理事单位的牌匾。在养老服务成为新兴行业的背景下,很多老人被骗。一个多月的时间,王已经骗了1000多万。

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大家应该如何识破虚假理财的理财骗术呢?赵睿说,“鉴别理财产品的真伪,不应该从项目入手,而应该从发行人入手。”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只有持牌金融机构向公众提供个人理财服务。这意味着向个人销售理财或资产管理产品的机构需要获得央行、银监会或证监会的批准。如果有人推荐你买理财产品,直接问“你有牌照吗?”

“银位”骗局:打着P2P金融诈骗的幌子

签订四方贷款协议

有三方是骗子。

P2P,这个英文缩写是什么意思?“简而言之,P2P就是点对点的网络借贷。”赵睿解释说,从字面上讲,P2P指的是个人对个人。其实就是民间小额借贷模式,把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人。

虽然P2P不是诈骗,但是以P2P为名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这种将金融诈骗包装成看似合规的点对点借贷,改善了金融诈骗与专业概念的混淆。赵睿介绍了一个打着P2P的幌子签订四路借款协议的诈骗案例:骗子先成立多个关联公司,以P2P的名义,利用自己控制的不同关联公司分别作为借款人、平台服务商、担保人,与出借人签订借款协议,制作四路借款协议,彻底迷惑借款人。在这个骗局的背后,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个所谓的四方借款协议中的三方,本身都是骗子,筹到的钱都进入了骗子控制的账户,形成了资金池。大部分放贷人都血本无归。

“面对这种诈骗,识别的关键是核对借款人的信息。”赵睿表示,早在2017年,银监会就发布了《个人对个人借贷中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明确要求个人对个人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在出借人出借资金前披露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所以,如果你不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信息要素,那多半是骗子平台。

“金比特”骗局:混合MLM金融诈骗

骗子将传销包装成网络金融平台。

靠“人头赚钱”

“过去非法传销主要集中在传统商品领域,近年来也开始向金融领域渗透。”徐红艳表示,非法传销一直是我国严厉打击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那么,金融领域的非法传销该如何操作呢?徐红艳随后介绍了一起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金融领域传销诈骗的案例。

骗子集团成立投资咨询公司,通过酒会、宣讲会、微信等方式,宣称自己是境外智能外汇交易平台运营公司的代理。如果你投资了它的平台,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每个月可以根据成绩在平台上获得高额的投资返利。同时,如果会员发展下线会员,还可以获得其发展脉络下所有下线会员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际上,所谓的会员费已经通过银行转账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进入骗子的个人账户。当成员们还沉浸在高收入的美好期待中时,骗子团伙已经跑路消失了。

这样的传销组织没有实际的经营活动,其本质是一个“画饼充饥”的庞氏骗局。你是如何识破这种骗局的?赵睿说,我们应该对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金融产品的收益应该是金融资产的合法增值,归根结底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你的收入与你投资的金融资产无关,而是靠“用脑袋赚钱”,那么就要小心了。

“白金比特”骗术:购物返利金融诈骗

电子商城推广高价商品可报销。

导致人们损失7亿。

赵睿介绍,购物返利诈骗不同于以往金融诈骗中宣传的“还本付息”“承诺收益”。通过设计一套复杂的返利规则,采用“预充值获得优惠”等业务用语,是一种变相的金融诈骗活动。“这种理财骗术往往针对的是容易被‘优惠’、‘返利’等字眼吸引的老年人,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徐红艳补充道。

徐红艳介绍,上海市检察院曾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某电子商城以高出市场价十倍左右的价格销售食品、日化等商品,并声称购物后可在规定期限内报销。一开始商场还能兑现承诺,但几个月后,购物的人越来越多,商家却无法兑现承诺,迟迟不还款。骗子最后不辞而别,给受害者造成高达7亿元的经济损失。

“如果不掉进这个诈骗陷阱,除了不贪小便宜,鉴别的关键是避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赵睿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好是把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购买商品时去正规商场,投资理财时去合法机构,避免复杂的购物返利套路。

“钻石钻头”骗局:非法私募金融诈骗

这家公司披着合法的外衣

进行关联交易,欺骗投资者。

近年来,私募基金蓬勃发展,从最初的风险投资到现在的私募、私募证券、有限合伙,各种形式百花齐放。与此同时,相关的非法诈骗也逐渐出现。据徐红艳介绍,最近一些即将到期的私募基金信息屡见不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也让很多网友感到困惑。

赵睿介绍了一个披着合法外衣的正规公司通过违规操作欺骗投资者的案例:犯罪嫌疑人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并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注册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然后以公司名义发行私募基金产品,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公告后,通过电话、微信、演示等方式向投资者推荐。募集资金好像是按照约定通过银行托管账户进入目标公司账户的。但这些目标公司及其交易对手实际上是嫌疑人控制的关联公司,因此资金最终流入嫌疑人的口袋。

“面对项目运作和资金流向难以及时监管的问题,如果不掉入陷阱,可以自测,坚持三问。”徐红艳进一步解释,如果有个人投资门槛,如何做资产审核;二是无论公示方式是否公开,私募基金只能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三个问题的数量没有结束,私募产品数量不能超过200个。

“非凡大师”骗术:伪区块链金融诈骗

使用伪“区块链”的概念

骗子分三步骗取“炒钱”玩家资金。

说到区块链,很多人觉得深不可测。赵睿介绍,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就与区块链技术密切相关。在区块链技术对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一系列利用伪区块链概念设置的金融诈骗模式也应运而生。

最近,赵睿处理了一起涉及区块链的新型诈骗案。本案中的骗子供认:“在伪‘区块链’概念的掩护下,分三步骗百姓的钱。”第一步,租用境外服务器,开通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吸引“投机”玩家登录交易境外通用虚拟货币;第二步,以平台名义发行代币(平台虚拟货币),虚构应用场景,诱骗“炒币”玩家用境外通用虚拟货币兑换大量不值钱的代币;第三步,推出多种“现金存款返利”计划,让货币持有者将代币存入平台,平台会定期向货币持有者支付一定金额的代币作为利息。最后,骗子会大量套现海外虚拟货币。

赵睿说,在这种金融欺诈发生之前加以防范并不困难。只要“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谨慎投资”,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否则,在对相关概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区块链”、高返点等概念,很容易上当受骗。

直播最后,赵睿和徐红艳还把金融防骗知识总结成一个公式:

第一步检查卡和证书,

谈论新的想法,保持警惕,

资金不进入个人家庭,

保本保息最恐怖。

大家要牢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诈骗案例通报,金融诈骗六大案例":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4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