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代还有火柴,那么电视台一定会在黄金时段听到“合川火柴,全国著名商标”的口号声。如果这个时代还有火柴,先生们擦亮一根点燃的烟头,主妇们剪一根扔进柴堆,落在地上的花贴上印着“注册商标,合川火柴厂,玉兰睡莲”的字样。合川火柴作为时代的宠儿,曾经有过最辉煌的过去,货遍西南,销量全国闻名;作为时代的孤儿,它也有着最冷最凄凉的结局,默默消失,只是偶尔出现在收藏者的二手交易平台。
清末民初,火柴、肥皂等日化产品从海外传来,俗称“火柴”的神奇之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进口产品的高昂价格使“火柴”的顾客仅限于达官贵人,大多数人仍然用火镰击打打火石生火。然后,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国人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火柴厂。张森恺《合川县志》记载:“西方贸易中有一种撮合,故我国效仿...而我们效仿,报部备案,收股机构就在南津街,也就是何裕火柴厂。”
1893年,何裕火柴厂成立,是合川火柴最早的开拓者。本地火柴成本低,价格自然亲民。价格只有国外火柴的十分之一。因此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产业规模也一路扩大。到民国16年(1927年),已有何裕、瑞兴、新民三家火柴厂,员工五六百人。民国十七年,新姬敏火柴厂、泰和新华昌火柴厂、合川火柴业遍地开花。民国19年,火柴销售低迷,厂家普遍亏损,有的倒闭,有的重组或转让。民国25年,瑞兴更名,划归恒盛,在北门外的老堤新建光明火柴厂。加上姬敏、新民和何裕,火柴的年产量约为7300盒(每盒7200小盒,每盒装100-130根火柴)。
29年,政府垄断火柴,控制生产。新民和何裕工厂被关闭,恒盛被转移到华西火柴厂。民国33年,专卖制度被废除,火柴厂再次兴起。富民、光大、工人福利会、华光四家新厂相继在泗巨、小面、南津街、杜东成立。合川有8家火柴厂,员工1100多人,年产量6720盒火柴。合川解放时,火柴厂陆续停产。
Match工厂
解放后,华西火柴厂和光明火柴厂恢复经营,我们今天说的“合川火柴厂”也是由这两个厂合并而成:1952年,合川县人民政府没收了华西厂的部分财产,经验资确认大部分财产为国有;1954年,合川市人民政府宣布华西火柴厂为地方国营企业。1955年,光明厂是公私合营。1959年,华西厂和光明厂合并,更名为地方国营合川火柴厂。
合并后,两家工厂集中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设备升级后,他们对出梗、上油、卸梗、装箱、原料加工、梗干等工序进行了改革,使旧的人工操作半机械化、机械化。加强了新产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相继推出了吸烟火柴、无梗火柴、高级火柴、无硫芳香火柴、日用安全火柴、蜡梗火柴等系列产品:
合川赛
“合川日用安全火柴”采用优质松杂木,经过2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防潮性和相对湿度在96%以上(按国家标准为94%);自然点在194℃以上(国家标准是160℃);头杆结合力高达30n(18n);国家标准中);点火情况100%无滴火、无爆炸;药头长度为4mm(国标3.8mm);拳击的平均有效指数为54.9(根据国家标准为50)。外盒采用优质白卡纸彩印商标,美观精致,携带方便。该产品每年参加全国比赛质量检查评比,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产品。1984年荣获重庆市优质产品证书。
“合川无硫芳香火柴”:是西南地区合川火柴厂生产的第一种产品。精选优质白杨木材,经过特殊处理而成。药头光亮,配方无硫,燃烧时气体无毒。外盒装饰世界名画、各种猴子、连载人物或花鸟,美观精致,辅以高档香料,清香扑鼻。1983年获四川省科研成果和包装装潢三等奖,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1984年,合川火柴厂为扩大生产规模,自筹贷款250万元,在南屏乡中南村购置了20亩土地,新建厂房14498平方米,年产50万件,生产条件和规模均居新西南地区之首。1985年有职工574人,固定资产净额118万元,工业总产值426万元,资本利润率20.08%。1992年更名为“合川火柴厂”,位于南津街太平桥20号,固定资产净值585万元,生产能力38万件/年。
合川赛
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重庆就开始制造打火机了,但一方面火柴的技术更成熟,更好用,更便宜;另一方面,打火机的普及远没有到达商贸相对落后的合川。所以对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合川火柴依然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素材和心爱的玩具。
“那时候,一包火柴多少钱,你知道吗?现在用这个东西的人真的很少了。”55岁的合川火柴厂职工王东(化名)感慨道。1984年进厂的王东说,在那个一次性打火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火柴可以算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又一必需品。“生火点烟好像是2分钱一包。”据王东介绍,在厂房中间,贴着一条类似拉面的长条,就是拉出来的火柴梗。磷是手工点燃的。工人将排列整齐的蜡梗滚到铺有磷的工作台上,然后烘干、装箱、包装。“所有的过程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亲眼所见,很神奇。”
而很多80后网友把火柴当成了“玩具”。网友“欢腾”说,朋友们喜欢点蜡梗火柴,烧到一定程度就会吹出长长的蜡丝。“我也喜欢把所有的火柴棍放在一起,重新点燃,看看那一瞬间的辉煌。”收集火柴盒的贴花也是当时的一大潮流。合川火柴盒上的生肖,红楼美人,斗花,和几年后小浣熊简单的面条水浒英雄牌性质相似。它不仅是幼儿打发时间的工具,也是成年“火柴迷”的精心收藏对象。
但无论前任国王有多辉煌,时代的交替终究会打破已经不合适的朝廷。随着打火机的进步,合川火柴在90年代末逐渐走向终结。技术上的碾压和功能上的颠覆,超出了比赛本身的改进和创新。盒子上的图案渐渐苍白无力,刷上红磷的火花还不如丁烷点燃的蓝色火焰明亮。2009年,合川火柴厂破产,从上世纪一路陪伴过来的老员工大部分被辞退。2011年,百年品牌商标“合川火柴”被注销。重庆最后一家火柴厂在历史的滚滚波涛中告别。
合川火柴盒
除了收藏者的抽屉,我们很难看到一盒完整的合川火柴。而如果你有幸看到它泛黄的纸箱,你会发现上面的青花图案是涪江一桥和白塔的图形。巧合的是,2009年涪江上的第一座桥被爆破拆除,似乎暗示了什么,又或许只是“老合川”代表了东西之间最后的缘分。无论如何,几年后,一座新桥又跨过了涪江,合川火柴永远定格在那蓝白相间的颜色里。
上游新闻综合自今日合川网、重庆商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重庆特产传说⑮丨合川火柴:两分钱一包 80后的小玩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9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