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贷款机构误导利率宣传,央行将出台新规。3月31日,央行发布通知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同时,央行还明确了年化利率的计算标准。
研究人员表示,一方面,这一新规是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机构借贷行为监管、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意味着监管部门对借贷机构的信息披露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也可以为司法机关处理借贷纠纷减少不确定性。
真实的年化利率一定要说清楚。
日贷款利率0.055%?看似低廉的借贷成本,实际年化利率高达20.08%。在展业过程中,很多贷款机构以日利率、月利率等不同标准模糊借款成本。现实中,大量的消费者因为不知道真实利率而陷入债务陷阱。
3月31日,央行正式发布2021年第3号公告,要求从事贷款业务的各类机构,即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具体来看,新规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通过网站、手机应用、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以明显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予以载明。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显示,但不能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央行明确,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
对于借贷成本的计算标准,央行也提供了具体的指引和计算公式。年化贷款利率按照借款人收取的全部贷款费用与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和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种费用。另外,年化贷款利率可以采用复利或单利法计算。如果采用单利计算方法,应说明是单利。
“低息贷款”很棘手。
央行公告显示,在表示利率的规则中,各贷款机构均表示年化利率为强制,而公布日利率和月利率为可选。
证券时报记者在P2P借贷各平台看到,相关页面通常以“1000元借一天,利息低至0.55元”或“日利率0.055%起”为主要宣传文案,但并未明确标注年化利率。如果以年化利率标准计算,前者的实际利率高达20.075%。
在一些银行app的消费贷款页面上,只有“日利率0.059%”等信息,在借款后的还款计划中也只能看到用最小字体标注的“年化利率:21.24%”等内容。记者以“利率不一致”为关键词搜索消费者投诉网站“黑猫投诉”,发现超过4800条投诉,其中大部分是实际利率与合同不符。
据了解,目前除了网络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并不直接显示手续费、利息等费用的年化利率。由于信用卡分期次数的不同,相关费率并不一致。
遏制贷款机构的误导性宣传
“新规出台前,部分贷款机构参与贷款营销和贷款合同签订。其中利率以日、月、年标注,各不相同,混淆不清。还有各种利率计算环节,甚至出现了高利贷和贷款利率‘滚雪球’。一些机构想尽办法作弊,也出现过借款人大受损失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延兴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王延兴认为,央行要求明确年化利率,并在营销、合同鉴定、计息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有助于在法治层面明确借贷双方的权益,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将对“套路贷”、高利贷等欺诈行为形成震慑和打击。
北京网络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知情权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谈得上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覆盖面,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专业差距、花样繁多的金融领域。”
同时,陈宁认为,由于规范还涉及助贷甚至民间借贷,影响将更加广泛。结合目前的市场情况,有可能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客观上推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相对下沉的贷款机构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此外,一些机构甚至可能面临合规和舆论风险。
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郑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央行公布的新规也适用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将更有利于保护用户的知情权。比如信用卡分期在不同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分期费率的标准会公示,有助于消费者比较银行之间的资金成本,做出决策。
澄清借贷纠纷的司法争议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燕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除了保护金融消费者之外,央行此次发布的公告对解决贷款纠纷的利率标准也有明确指示。即使是司法机关的公职人员,在没有明确要求显示年化利率之前,也因为专业的年化利率计算,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实际年化利率与等额本息合同项下利率的差异。
事实上,贷款机构的真实利率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引起了争议。鉴于部分案件的实际利率远高于合同利率,部分案件的判决结果显示,部分司法机关也认为,只要借款人看到具体的还款金额和期限表,就应该知道真实的借贷利率。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有条文明确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特别是金融消费者订立借款合同时,应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确告知真实利率或者明确告知能够反映真实利率的利息计算方法。
“在实际的借贷纠纷中,如果没有金融监管部门的明确规定,仍有可能出现关于利率确定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司法争议。央行的公告要求贷款人明确年化利率,为司法机关减少自由裁量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标准。”沈燕在文章中指出。她还认为,不同的贷款机构需要尽快评估这一公告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并做出调整以满足合规要求。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低息贷款有什么用,低息贷款需要什么条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90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