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一个酒店房间内,悠悠的禅乐在屋内弥漫,一席方桌,一身中式服装,一撮山羊胡,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面向数十家媒体席地而坐。玄而又玄的戴氏风格在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人文气息的语境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媒体记者对一位曾经在资本市场、房地产、文化等多个领域呼风唤雨的上海滩大佬级人物,证大公司董事长戴志康的印象。
昨日,这位曾经的“中国私募第一人”、“文化地产大佬”、号称“不甩锅不跑路不失联“的P2P平台掌门人,出事了。上海警方通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已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证大公司”立案侦查,对戴某康、戴某新等4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相关涉案资产。
各大财经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戴志康的消息,他的出身、求学以及创业的经历,被扒了个底朝天。
这里是没有必要赘述了,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今年四月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戴老板似乎对自己的误解有点儿深:
记者:您觉得您是聪明的人还是……
戴:我做股票要傻一点,创业的时候聪明一点。
记者:那您曾经误判的经验教训,有这样的案例可以分享么?
戴:误判的主要是人不是事,对人看错了,事情没有看错。我这个人经常静下心来思考各种各样的未来,所以对这个时代的节点我是能把握得蛮准,倒过来弱点就是判人,判人就需要跟人多交往,喝酒、打牌、旅游,一起混。
在出事以前,访谈者带着谦卑与恭维地对他说:“看到情怀和追求在戴总身上显得特别突出,但是更重要的是戴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在情怀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然后不断地推动事业的发展。”
戴老板似乎十分自得于这个“情怀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的评价。
我也认为这个评价十分中肯,可惜的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局。
这让我不由得近想到了“让出行更美好”的滴滴,
远一点想到了成为“老赖”的中坤,
再远一点想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
更远一点想到了在渤海之滨低买高卖的陶朱公……
在中国浩浩汤汤数千年的历史上,商业的成功向来是纯粹的商业成功。
陶朱公要成为陶朱公,不是也和过去的范蠡彻底割裂了么?
商业和别的东西搅合在一起的,不管是和情怀(或者有个别名词叫“文化”)、还是和公益、还是和政治搅合在一起,最终还能赢得深长而牢固成功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举出来案例,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
戴老板自然不是普通人。
他由苦难中奋起,然后一路鲜花走来,自首后唯留背影,他的经历与商海里那些沉沉浮浮的大佬一样让人唏嘘。
我想知道,他的想法是如何变化的呢?
于是我找了找这十年来他本人的历史陈述。
都说好奇害死猫,有自制力、不好奇的网友请自行略过:
2010年11月/时代周报记者访谈
《证大董事长戴志康:未来回归金融本业》
时代周报:(关于用十年打造喜玛拉雅中心)这个项目投资超过30多亿元,怎么收回成本?
戴志康:我们同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个是要做一个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需要它在文化艺术上站得住脚,同时要完成财务上的可行性。这两点今天已经呈现,缺一个都不算成功,喜马拉雅中心以后也会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业圈。作为原创的第一个作品,因此需要花那么多时间。我们在今年年初去竞拍外滩地王的项目,外滩地王的项目比这个要大3倍,但是我估计1/3的时间就可以做成。
简单说,我投资30亿做喜玛拉雅中心当中,有一些投资在艺术收藏里面,我们美术馆艺术收藏物品的价值,如果按照前两天嘉德拍卖行情来评估,估计超过这个楼的价值。
时代周报:喜玛拉雅中心以“现代立体山水园林”为主题,外滩地王项目也以“高山流水”为主题,未来证大的商业地产项目是不是都是类似主题,是否向其他地方复制?
戴志康:外滩项目就是一个神来之笔,是喜玛拉雅中心的升级。
时代周报:您一直游走于金融、地产、艺术之间,对未来如何定位?
戴志康:以后地产不是我考虑的重点,地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他们会掌握。我奠定了一个基础,原创了几个商业地产品牌,他们觉得怎么好挣钱,就怎么去干。未来我的重点是做金融,回到老本行。我们也做独立的文化产业,比如艺术品经营、美术馆、剧场等。
2010年,证大开始做小微金融,平台包括银行助贷业务的深圳证大速贷小额贷款、扶植农村经济的海门证大农村小额贷款、以P2P撮合平台为核心业务的上海证大财富,以及北京捷越联合等。到2015年,证大系的微金融公司贷款规模150亿,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客户百万级。
除了玩回主业金融,戴志康还热衷于投互联网项目。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喜马拉雅听“APP, 这家名为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的公司,截至2015年年初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拿到了B轮355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已到1.85亿美元。
2015年1月/澎湃专访
《戴志康和房地产说再见,他赶着去拥抱互联网》
戴志康:“我就是科班出身做金融的,现在一半时间都在搞金融,房地产我只是玩主。未来公司的主攻方向,将是互联网金融。”
“三年前,证大已完成互联网金融布局,现在证大微金融产业规模已超地产成主业。”
“证大要将金融做为公司主业,最终目标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投资集团。”
“金融体系里所有发展方向,我最看好P2P。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金融脱媒,去中介化。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如此。目前虽然只集中在小额贷款领域,但未来整个金融行业都会有这样的变革,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在互联网或者其他产业里布局投资,是为了给证大的互联网金融寻找产业入口,金融服务和产业结合,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纯粹的数字和资本。”
“互联网正在改变各个行业,这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机会。证大已布局完成的有电商代运营项目、O2O生活服务类平台、汽车后市场移动应用等。”
2019年5月/中国经营者专访
《证大戴志康:“跨界投资人”再出发》
刘:从金融到地产到文化艺术到大健康,您在每一次跨界的过程当中,您判断的基准是什么,如何选择落地的抓手?
戴:因为我的职业起步是做投资,投资都是对未来而不是对过去。过去好的东西,价格都在那儿,只有对未来的东西,大家评判弹性会非常大。你需要有本事能够对未来看好,但是当下不怎么被人重视的,那一定是便宜的,所以做投资家要永远对未来进行思考。思考多了就慢慢成为一个哲学问题。我在人民大学学金融,在清华五道口学的也是金融,到了上海2000年前后我到复旦学了科技哲学。因为在投资界待久了,我发现伟大的投资家都是哲学家。
刘:那您在2015年当时彻底地放弃掉房地产领域,当时您是感受到了大势中的哪些东西,让您非常坚定地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戴:有客观和主观。客观是过去我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玩心”太重,作为企业家我要回到我能够发挥和体现自身价值的新的场景。主观上就是自己觉得“我不能就这样吧”,想当年也是跟现在商界那些大牌一起起步的,人家做得那么成功,自己那么地“不成功”,我是不是还得折腾一点让他们想不到的东西,未来再回来。所以一定要寻找未来。
刘:现在我看到证大的介绍中,您的布局中有金融投资、文化艺术、大健康。在这些领域当中,您现在个人时间精力用得最多的是哪一块?
戴:真正要走向一个未来产业,最好轻装上阵,干一件事。
刘:那您觉得接下来做的,您的出路在哪里呢?
戴:实际上我自己的出路,我已经在几年前想明白了,就是要做大健康产业,要做自主研发的科技。
刘:2011年,戴总您力排众议,再次投资了连环创业者,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2013年,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目前喜马拉雅FM拥有4亿手机用户,在2018年完成最新一轮4.6亿美金融资后,估值超过200亿元,处于国内在线音频市场的第一梯队。在投资喜马拉雅FM的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机会和挑战呢?
戴:实际上我职业生涯27年只有前9年是纯做投资,我想做一个创投家,自己创业和投资合在一起做,到一定时候我会投到一个集中的地方来,然后自己经营发展这样一个产业。我做喜玛拉雅中心房地产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不能落下那个时代虚拟空间、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些代表,所以我就去投了一个喜马拉雅FM。
刘:这个创业的想法源于您还是源于余建军先生?
戴:源于我,我把他找来。
刘:为什么您觉得他能做成您心中的这个虚拟空间呢?
戴:他已经创业做了好几样东西,虽然不怎么成功,但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一个屡战屡败还继续战斗的人。而且他比我们年轻,又是科技界的人,而我只是一个有想法的房地产商,所以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个团队,去实现我对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梦想。但最后他们做的不一定是我所想的,他们走了他们的路,我全力支持,不干涉他们。
苏:跟您的设想还不太一样,可以告诉我们当中的差异在哪里么?
戴:一开始我想做的是虚拟空间,类似现在AI人工智能这样的想法。
苏:过于超前了。
戴:推动这个需要更大的投资,可能要熬更长的时间,感觉撑不起,所以就立刻转型,从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手机互联,做面向用户端的产品服务。所以想到了做语音,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伴随性。我们在做到三亿用户的时候,我们总共投资用掉5、6个亿的现金,同时代那些做视频网站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已经进去了,而我们才几个亿。这个就给我们这些资本相对比较弱的人一个机会进入。投资选择也要有这样的匹配,找到巧劲。
刘:(关于打造艺术品交易平台)它有可能成为艺术品领域中的另一个喜马拉雅FM吗?
戴:我们还在艰难的孕育过程当中,还没有真正出生成为一个“壮男儿”。
刘:但您对它的愿景呢?
戴:我对它的期待不是商业的成功,而是说文化艺术传播的成功。从商业性来说,它不是一个大产业,就是你全垄断了,这个产业也不算最大。
刘:您不是把它当生意,而是当您兴趣爱好的延伸?
戴:一个兴趣爱好的发展,把过去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和追求有个交代。
耐心且好奇的人看到这里,大概也能明白戴志康是一个多么纠结、多么跟自己过不去的人:
虽然一再强调投资和金融是自己的本业,但在2015年就告别了房地产,又认为自己一直想做的是创投,却2019年仍下意识地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有想法的房地产商”。(一个数学老师,间歇性地教了体育,自认为自己想教的是语文,然后称“我只不过是一个有想法的体育老师”)
一方面期待的“不是商业的成功”,只是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和追求有个交代;另一方面又想“发挥和体现自身价值”,对同期一起起步的商界大佬“人家做得那么成功”羡慕嫉妒,觉得“我不能就这样吧”。
戴志康,莫怪我嘴毒,你说说,你若不像《剑雨》里的彩戏师,谁像呢?
PS:
上海证大(00755)火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关注到今日媒体标题为【上海警方通报“证大公司”非法集资案调查进展,刑拘41名犯罪嫌疑人,已查封涉案资产】或类似标题的相关报导,根据相关媒体报导“证大公司”系指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同时相关媒体报导中也提及了上海证大爱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证大大拇指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谨此澄清:
1. 公司与上述四家公司无任何股权关联关系,亦无任何交叉持股现象。
2. 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建筑开发、运营和管理,业务范围与上述四家公司无任何交集,且公司与上述四家公司无任何业务往来。
3. 戴志康已于2015年2月13日完成其所持有的公司控制性股权的全部转让,并已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4. 公司亦已于2019年8月12日发出相关内容的澄清公告。
格外提示一下投资者,这个事情要追溯到2015年1月27日。当时上海证大(00755)发布公告,确认戴志康将自己以及女儿名下股份约合共62.54亿股份(相当于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2.03%)出售,价格为每股0.2港元,总代价为12.51亿港元。戴志康就是就这样和房地产say byebye的。所以,这次非法集资的“证大公司”确实是和上海证大(00755)没有什么关系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证大戴志康最新进展,证大戴志康案进展情况怎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76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