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原标题: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需多方努力
《工人日报》记者杨兆奎发自Zhonggong.com。
上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消费警示,呼吁大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远离不良“校园贷”。
“校园贷”因其效率高、办理方便,吸引了很多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申请贷款。然而,“校园贷”火爆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严重的隐患。比如“校园贷”市场存在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实际资费标准隐瞒、风险提示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办理贷款后背负沉重的还款负担,一旦逾期可能面临家长的暴力催收和骚扰。
针对不良校园贷存在的问题,2017年6月,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的网贷机构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和整改方案。
此后,许多网贷机构暂停了对大学生的贷款服务。但仍有部分机构顶风作案,通过与商户合作,将现金贷业务转为消费分期业务,继续为大学生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但是,这种改头换面并不能改变“校园贷”的本质。
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2019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指出,部分机构仍在从事“超利贷”、“砍头贷”、“校园贷”、暴力催收等非法经营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鉴于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严重及其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有关部门升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小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也被叫停。2021年3月,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并进一步强化了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
此后,大部分小贷机构不再开展“校园贷”业务,部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也因害怕负面舆论而回避“校园贷”业务。
但仍有部分机构因为身份审核不严格,只要求借款人提供“非学生身份承诺书”等资料,导致部分大学生借款成功;也有少数机构将原来的“校园贷”包装成“培训贷”和“美容贷”,让原来的“校园贷”以更隐蔽的方式推出。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引诱大学生办理“单贷”、“套路贷”,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今年关于“校园贷”的投诉依然很多,涉及天星金融、未来分期等多家平台。但从投诉信息来看,出借时间多发生在2016 ~ 2017年。但这两年也有业务,主要涉及教育培训、医美等领域。
因此,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持续发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合理安排生活开支,不要轻易借贷。如果真的需要申请贷款,一定要先和父母沟通,仔细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查看机构是否有相关部门认可的资质证书,不给不良“校园贷”可乘之机。
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不良“校园贷”的整治力度,积极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查处整治非法机构,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的以“单贷”“套路贷”等方式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商业银行要为大学生提供低门槛、定制化、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护他们免受不良“校园贷”、“套路贷”的侵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针对不良校园贷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大学生警惕校园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76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