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很少有人知道滴滴也在做消费金融。
打开滴滴出行APP“钱包”一栏的“保险”选项,发现“借钱”一栏打开,会出现一个诱人的画面:最高贷款额度20万元,页面上方有“滴滴贷款”三个字(进入APP界面后,这已经是四步操作了)。点击页面下方“优先考虑滴滴贷款额度”,后台提示“将逐步扩大开放规模,届时会发送短信”。
“滴滴贷”界面截图
事实上,“滴滴贷”这个产品早在几天前就出现了,被一些网贷中介盯上了。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记者在4月3日的一个帖子中发现,一家网贷中介打出“只要通过滴滴跑,就能快速拿到钱”的广告。帖子声称,这个贷款的开通是“滴滴贷款”,申请方式是“滴滴出行司机端”,贷款额度是“最高30w”。
此外,“滴滴贷”采用邀请制,要求平台申请人的滴滴名单数量,还会查询申请人的信用信息。
此后,“滴滴贷”逐渐出现在乘客的滴滴平台上。但时至今日仍未完全对外开放,滴滴平台也未对此做出回应。
2017年网贷和消费金融监管趋严后,滴滴选择此时进军消费金融是出于什么考虑?消费金融市场还有空余地吗?
进入消费金融,流量进一步变现。
根据消费金融新媒体刘清俱乐部的报告,“滴滴贷”产品更多的是“导流”和“数据支撑”功能,资金来源由正规持牌机构提供。此外,王新银行成为首家合作银行机构。
线上“滴滴贷”的滴滴,在几乎沉寂的消费金融市场掀起了涟漪。
据媒体报道,2017年3月,滴滴成立了一个数百人的金融业务团队。
这不是业内第一次听说滴滴的金融野心。早在春节前后,就有消息称滴滴董事长程维和总监刘清联合发出内部邮件,正式实施了多项人事变动。其中,原曼哈顿(原滴滴财务部)升级为财务部,以科技手段赋能金融行业,致力于为滴滴司机和用户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视觉中国
现在看来,这种变化其实已经预示了滴滴未来可能在金融领域大有作为。
刘清俱乐部的上述文章援引内部人士的话称,粗略估计,2017年滴滴的GMV(平台营业额)达到250-270亿美元,主营业务亏损超过2亿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如果从助贷业务中拿三分,每年1000亿的贷款规模将产生30亿的营业收入,足以覆盖其整体亏损。
看似这块诱人的蛋糕唾手可得,但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消费金融业务的盈利还得经历一个成长期。“风控模型的优化有一个逐步试错的过程,消费金融业务很难实现爆发式增长。事实上,很多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在前两年都是亏损的。"
但这并不影响其未来的流量变现。在薛洪言看来,滴滴平台的用户有天然的优势。“司机端,平台掌握着司机的收入,这个客户群体的风控压力小;在乘客端,滴滴掌握了很多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以分析用户的大致职业和家庭状况。”
在更多人看来,通过金融业务实现滴滴平台的流量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对现有用户形成粘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收入来源。”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说。
监管政策越来越清晰,但困境依然存在。
2017年,监管严格的互金行业一度带来了现金贷的死亡潮。死亡潮过后,互金监管逐渐明朗。这个时候切入金融领域,显然政策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严格监管后,监管规则更加清晰,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符合规范,因为监管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了。”薛洪言说。
但即便如此,滴滴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困境依然存在。
公开报道显示,其已获得支付、网络小贷、融资租赁三张金融牌照。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滴滴贷”的商标信息属于北京滴滴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以“滴滴”、“滴滴”、“滴滴贷”、“小菊”等关键词搜索银监会网站,未能找到其消费金融牌照。因此,其消费金融业务目前很可能作为贷款中介提供流量。
“眼睛检查”截图
此外,原有的消费金融巨头渗透到网民生活后,滴滴虽然有数据优势,但无法确定用户的需求,在吸引用户借款方面难以保证粘性,单一的出行场景也难以和电商相比。
此外,在蚂蚁借贷、微贷等消费金融巨头已经获取优质用户的情况下,“滴滴贷”的利率与其相比相对不明显。另外,“滴滴贷”除了风控,首先要经过滴滴平台的风控审核,还要经过借贷机构的风控审核。短期内实现大额收益并不容易。
金融布局三年,生态逐渐形成。
寻找中国创客(ID: XJBMaker)记者发现,滴滴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早在2015年就已展开,如今其金融业务已涉及金融服务、消费金融服务、汽车金融、保险和支付。
金融服务:
2015年5月,滴滴快的一号专车与P2P平台“点融网”合作,在专车用户的账户中加入“准余额宝”功能。
2017年3月,滴滴推出名为“金桔宝”的产品,为滴滴平台用户提供余额理财服务。相关资料显示,“金桔宝”由华夏基金提供并管理,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3.48%,略低于同期余额宝。“金桔宝”功能类似余额宝,不仅可以让资金产生收益,还可以直接用来支付滴滴车费。
滴滴“金桔宝藏”
余额宝在互联网理财领域一枝独秀,货币基金成为监管重点。目前监管层已经关注到货币基金可能蕴含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开始淡化货币基金在规模排名中的作用。
消费金融:
2016年初,滴滴与招商银行宣布将在支付结算、金融服务、营销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还推出了联名信用卡,招行也将成为滴滴司机分期购车的合作银行。
2016年8月,有消息称滴滴在APP试驾商城推出了一款汽车消费金融产品——滴滴分期。用户登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交全车20%到30%的首付,最长36个月,没有尾款。另一种是零首付,但要交1万元定金,分期最长36个月,没有尾款。合同到期后,押金可以退,车款可以扣。
滴滴“滴滴分期”
2017年8月,滴滴在重庆注册了重庆西海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法人是程维。为网约车司机提供贷款服务,额度3000-5000元。
但随着互联网小贷业务被严格限制,信用贷这类业务逐渐走出暴利局面,没有一定规模很难形成可观利润。
汽车金融:
2016年3月,滴滴成立中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股东为港资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为程维,正式涉足汽车金融领域。其经营范围涵盖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业务、从国内外购买租赁财产、租赁财产的残值处理和维修、租赁交易的咨询和担保。
此外,2017年9月25日,人人车宣布获得滴滴2亿美元战略投资,随后滴滴出行App新增“二手车”入口,用户可通过该入口直接使用人人车提供的二手车交易服务。
保险领域:
2016年6月13日,滴滴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投资。双方提出“互联网加金融”合作,滴滴打车选择中国人寿作为第一家1.6万辆车的保险供应商。
在滴滴APP的“钱包”选项中,已经推出了车险、医疗险、意外险、旅行险等相关服务。
滴滴出行-钱包-保险截图
付款字段:
2017年12月18日,滴滴通过收购上海世远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间接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如今,互联网巨头形成规模优势后,布局金融生态几乎是必然选择。正在巩固出行行业霸主地位的滴滴,拿下几个金融业务后,会实现在金融生态的野心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滴滴出行滴水贷是什么 滴水贷入口在哪里 - 历趣,滴滴平台滴水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313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