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xOrange
2月1日,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在推特上表示,基于分布式社交媒体协议Nostr的社交产品Damus和Amethyst正式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上线。不出意外,微信朋友圈和Twitter时间轴都被各自的公钥刷屏,去中心化社交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同时,人们难免会将其与Twitter等经典的WEB2社交产品进行比较,但在比较过程中也会有人出现失误,比如将Twitter与Nostr进行比较,或者将Damus等同于Nostr。这里的误解是,Nostr本质上是一个协议,Damus是根据协议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类似Damus的应用还有很多。以下是Nostr不同客户端的对比。
Nostr是最简化的协议,致力于创建一个全球性的“社交”网络来对抗审查。这一愿景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困境:社交网络受到审查且不自由。
最常提到的例子当然是Twitter,但Twitter是不是做错了?
我觉得不会,因为是在美国注册的私人公司(曾经是上市公司),注定要接受监管,对股东负责,有盈利的商业模式...它是一家商业公司,而不是言论自由的捍卫者。
作为一家公司,他有权设定自己的言论审查边界。比如,当各种关于儿童色情、仇杀、种族仇恨的言论充斥平台,劣币必然驱逐良币,影响广告主的需求。此外,政府、舆论甚至内部员工的意见都可能成为压力,影响言论审查。
谁来捍卫社交网络的自由?我认为公司或应用不应该完全负责,而应该交给Nostr和Farcaster这样的协议,代码保证自由。
用最常见的类比,Nostr和Farcaster是social Layer1,提供了一个真正免费的“公共”空 room。其他开发者和私人公司可以基于这个公共广场构建应用程序。理论上,Twitter等经典WEB2应用也可以基于Nostr构建。社交层2,用户界面\UX,监管,运营...每个应用可能有不同的审查标准,但这并不影响“源信息”的存在。即使某些信息在一个应用中被屏蔽,在另一个应用中仍然可以显示,这也让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应用。
Nostr和Farcaster是代表性的社交协议层。另外还有镜头协议和DeSo。他们目标一致,但技术路线甚至“协议性格”都不一样。
综合比较Nostr和Farcaster,一个简单的结论是,Nostr更像比特币,Farcaster更像以太坊。
本质上,Farcaster仍然是一家由风投资助的公司,风投是由比特币基地前高管丹·罗梅罗(Dan Romero)创立的。2022年7月,Farcaster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a16z领投。
Farcaster早期邀请的用户主要是项目创始人VC和以太坊社区的用户。
在设计上,法卡斯特使用以太坊架构。在Farcaster上创建个人数据将生成助记符和以太坊Goerli来测试在线身份。Farcaster选择在链上托管用户身份信息,即全局数据注册中心。
因为在链上存储信息本身就很昂贵,所以Farcaster的选择是在链上存储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和读写数据的能力,其他的数据信息(比如发送的私信)会存储在离线的服务器Farcaster Hubs上,这样才能保证用户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份、社会关系和数据信息。
目前,有30多个应用程序是基于Farcaster协议构建的。
与Farcaster的数千万美元融资相比,Nostr显得寒酸。它是由一群匿名开发者在没有外部融资的情况下创建的,后来收到了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捐赠的14 BTC,这也是唯一的外部基金。
在早期,Nostr的支持者主要是以Jack为首的比特币爱好者,包括最早为中本聪建立比特币论坛的核心开发者Martti Malmi,他开发了iris.to作为基于Nostr协议的客户端。
和比特币一样,Nostr追求简单。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就是公钥,核心是两个组件,客户端和中继器(也叫中继器)。
每个人都有一个客户。当你要发布一些内容的时候,你要用你的密钥签名,并发送给多个中继器(别人或者你自己托管的服务器)。要从其他人那里获得更新,您可以询问多个重复者他们是否认识这些其他人。
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中继器,我们不需要信任中继器。在客户端验证签名。
BTCStudy Ajian的一句话总结,Nostr是一个基于公钥的、极简的、反审查的信息传输协议。
除了Nostr和Farcaster,最火的社交协议是Lens Protocol,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协议,由DeFi loan项目Aave的创始人Stani Kulechov在Polygon上构建。
Lens协议的核心是充分利用NFT的潜力,建立一个基于NFT的社交图。
例如,当你创建一个镜头轮廓,一个NFT;是在你的以太坊钱包里生成和铸造的;当你在Lenster上关注一个人时,你会在链上投下一个“关注NFT”,每个NFT都有一个唯一的号码,记录着建立/关注的顺序。
因此,在Lens协议下,社交关系不仅是一种数据,也是一种可转移的交易资产。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Lens协议应该是目前最火的社交协议,部分原因在于其组件的模块化设计。
Lens协议对开发者极其友好,允许开发者使用模块化组件在Lens上随意构建自己的社交应用,包括大量的Web3和Web2工具,或者线上和线下的数据,这些都通过LensAPI绑定在一起。比如数据托管,应用可以选择IPFS、Arweave等分散存储方式,也可以选择AWS等传统方式;您可以选择XMTP语或方言进行直接消息传送,并通过推送或通知来发送通知。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社交是一颗明珠。由于其强大的网络效应,社交地图带来的寡头效应尤为明显。比如包括探索、陌陌在内的大部分社交应用的社交目的地其实都是微信,任何人都很难离开微信沉淀下来的社交关系。
不管去中心化社交能否颠覆传统的社交关系和地图,这里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去中心化社交是否存在网络效应?谁会是赢家?
传统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网络效应和垄断优势,来源于其封闭性和许可性,建立自己的后花园。一段时间后,用户因为带不走社交关系和地图,退出这些平台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而在去中心化的社交中,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控制其社交关系的条件下(前提是真正被控制),用户的退出成本更低,使得网络效应更难积累。
换句话说,分散式协议可以积累一些网络效应,但应用程序很难积累网络效应。
这可能是一种加密自由。
就抛砖引玉,和大家探讨一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去中心化原则,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介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789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