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
2021年底开始火热的元宇宙,也没能熬过“三年之痒”,早已成为过去。
元宇宙曾经是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从业者和网民都将其视为计算机的未来,或许也是生命本身的未来。
在元宇宙构建的未来美好愿景中,山和海不再是距离,每个人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漫游,随意穿越古老的城堡、繁华的商业中心、与世隔绝的海外岛屿、银河系上的Tai 空飞船...
然而,毕竟超宇宙的门槛太高了。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还远远没有跨越天然屏障。超宇宙最终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最终被简化,分成一个又一个小项目。Web3、NFT、虚拟人、VR/AR、元游戏、元社交应运而生。
无数创业者一波又一波地给元宇宙的“虚火”添油加醋,最后却一无所获。空留下一个又一个“未完成”的项目。
虚拟财产的雪崩
2023年的房价终于跌了...可惜这个“房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前年11月,著名音乐人林俊杰作为元宇宙最早的铁杆粉丝,花了12.3万美元(约合84.5万人民币)巨资在元宇宙的房地产销售平台“分散地”上购买了三块虚拟地块。
根据元宇宙分析平台WeMeta platform的数据,目前林俊杰购买的这三块虚拟地块的估值仅为1万美元(6.8万人民币)左右,浮亏近91%。
仅仅17个月过去了,这84.5万的“房产”暴跌了91%。林俊杰喜欢提微博热搜,然后发消息调侃自己:“听说最近好多人要帮我理财!”
在这些话下面,也是间接承认了元宇宙的虚拟财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坑。
林俊杰微博
据了解,元宇宙地产或虚拟地产是元宇宙流行后孵化的第一个消费场景。这个概念的灵感来自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描述了未来世界。人与虚拟形象以三维数字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方式进行社交。
知名炒币玩家分散兰盯上了这个故事。分散土地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城市”。基于区块链的“元宇宙”有着俗艳的颜色和20世纪90年代风格的图形,包括铺着绿色桌布的赌场、豪华的美术馆、昏暗的酒吧、售票的夜总会和隐藏的声场。
依托“隐形之城”,分散之地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的一年时间里,流量增长了3300%,并成功将其token MANA的价格提高了4100%以上。
在德布兰德的自我描述中,这个虚拟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大规模社交网络的门户,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和一种新型的“空 room”互联网。
林俊杰被这个故事感动了,花了12.3万美元在分散地的黄金地段买了一栋虚拟别墅,并在家里放了一批NFT的高价产品,包括boring apes和蒂芙尼的NFTiff。多次表示期待有一天能在元宇宙的别墅里开演唱会。
最后,随着元宇宙热潮的渐行渐远,虚拟房地产成为了一个崩塌的项目。
NFT从繁荣走向衰落
当元宇宙受到技术限制时,Web3开始成为元宇宙的“简易版”,以“下一代互联网”为噱头,一度成为资本创造的新概念。根据Messari的统计,2022年,Web3公开的投资项目有1769个,同比增长30%。
Web3的核心逻辑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去中心化、点对点的交易网络生态,NFT(non-fuzzy-ble token)是Web3的物化产物。
2022年1月,周杰伦推出NFT作品《Phanta Bear》,5分钟卖出3000张,收入约6200万元;半个月内,《幻熊》NFT交易额突破5亿,成为中国第一NFT。
周杰伦也在利用自己的名气和流量,为国内对NFT知之甚少的网民提供一波用户教育,提高了NFT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腾讯旗下数字收藏平台魔芯推出的“敦煌天妃系列”NFT数字收藏,平均发行价仅为100元,但在2022年年中曾一度卖到1.5万元以上。
整个2022年上半年,NFT数字典藏陷入躁动的狂潮,国内平台的典藏基本都是秒上线。
周杰伦和Phanta熊。
然而,NFT太热,导致鱼龙混杂。很多人根本不了解NFT设计的初衷,只是为了快速进入市场,赚一波快钱。导致NFT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标准不一的NFT,极不规范不透明,甚至出现了大量假冒伪劣的NFT和造假。
甚至有的平台开始低价大量买图,不绕圈子,不选角,直接加倍“卖图”,只求割一波韭菜走人。
此外,NFT在本质上非常接近虚拟货币,90%以上的NFT交易平台都使用虚拟货币支付,这就导致了NFT的实际价值与虚拟货币的紧密联系。当虚拟货币开始下跌时,NFT将很难保护自己。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联储连续加息成为导火索,虚拟货币被迅速引爆,市值接近200亿美元的Luna直接崩盘;2022年11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FTX被曝挪用用户资金,陷入债务危机。不到一周就宣告破产,虚拟货币价格暴跌。
即使是最强的比特币,单币价格也从2021年11月的68000美元跌至2022年11月的16000美元。
多重因素叠加,最终导致Web3被资本抛弃,各大平台相继关停,逐渐失去市场话语权。
难以维持VR、游戏和社交。
有很多让宇宙成功也让宇宙失败的赛道,比如VR技术。
VR作为“通往元宇宙的门户”,一直受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Mate烧了空百亿美元三年了,VR技术还是很难有突破。生产出来的VR设备根本不能作为“元宇宙入口”,只能作为游戏设备和看电影电视剧,严重缺乏有吸引力的生产力场景。
据统计,2022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下降超过12%;其中,美国VR可穿戴设备年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11亿美元。
“专业用户不喜欢,普通用户不想买”的VR设备,陷入了销量冲、需求弱、库存高的困境。无奈之下,以Meta和Pico为首的各大VR厂商纷纷打折促销,降价促销。
相比上亿的R&D费用,仅C端销售的VR设备只是沧海一粟。
VR tai 空小屋
VR赛道摇摇欲坠,依托VR设备的元游戏和元社交也濒临崩溃。
Roblox的沙盒游戏是第一个炒作元游戏的。借助元宇宙的东风,Roblox成为注册用户超过5.8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800万的超级平台。并且在2021年3月10日,元宇宙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元宇宙第一股。
但到了2023年4月,Roblox的日活跃用户数和用户播放时长双双下跌,其股价也下跌了12.01%。
不仅是元宇宙游戏,元宇宙社交平台也曾是社交领域积极转型的出口。花了20天时间,抢了萧冰公司的元宇宙社交应用商店小冰岛的凝胶,字节跳动推出的Tik Tok仔,天下秀的彩虹宇宙...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被卷入了看似无限可能的元社交,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在中国,网易解散了MMO游戏在元宇宙的烟火事业部;元宇宙社交应用Party Island删除了字节;Aauto Quicker的元宇宙业务“全动作视频”暂停,负责人离职;百度“休息地”暂停,Pico裁员15%...
在国外,成立仅四个月的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彻底解散,XR事业部直接解散,相关团队员工全部辞退;Meta计划裁员1.1万人以上,占员工总数的13%;迪士尼已经取消了发展超宇宙战略部...
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的冲击下,元宇宙逐渐成为“无用之食”,成为各大厂商“优化”的首选。
ChatGPT现在有多火,元宇宙就有多孤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元宇宙被批评,元宇宙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555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