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慕辰
来源:
图片来源:工具生成。
“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这是黄仁勋在英伟达发布英伟达DGX云人工智能云服务时说的话。随着ChatGPT的出现,动机大模型横行,也成为2023年整个人工智能市场的写照。
目前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还没有走出自己的大模式,或者表达出要做大模式的野心,恐怕在业内都有点非主流。
今年4月,昆仑万伟CEO韩方现身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天工3.5。这是继百度文新伊彦、阿里依桐钱文、360侯智之后,为数不多的已经内测的大型中文语言模型。
现场,天宫3.5演示了写周报、写帖子、写代码、回答怪题等功能。坦白说,在看到ChatGPT的强大,以及百度文心和阿里童亦谦的先入为主之后,网友对天宫3.5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
一位实测用户称赞,“文科勉强及格,但在数学和逻辑推理场景上,天宫3.5和ChatGPT差距很大。”
然而,尽管如此,ChatGPT的“东风”让昆仑万伟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飙升,股价从年初的15元/股一路上涨到5月8日的最高70.66元/股,至少翻了两番,市值暴增600多亿元。
但细看昆仑万伟这几年的业务发展和相关技术储备,也就是回归基本面和股价背后的支撑,昆仑万伟不安全的迹象很明显。
追赶: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概念
说到昆仑万伟,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它是做什么的:游戏、软件、内容、P2 P、直播、元宇宙、社交平台、新能源...
很大程度上,它就像一个旋转的盘子,哪个概念热,哪个题材响,它就冲向哪个。
2007年,周亚辉从千橡世纪辞职,创办昆仑万伟,专注网页游戏开发。随后几年,直到2015年初在深交所上市,游戏都是公司的绝对责任,收入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但在首次公开募股筹集到13亿元人民币后不久,周亚辉变得“不诚实”,并开始努力扩展边界。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 # 8211;2020年,昆仑万伟做出了这些多元化的行动:
◆在国内互金风起云涌的2015年,昆仑万伟密集投资趣店、顺手科技、Yinke.com等多家P2 P公司,甚至在2017年8月亲自离职,以自有资金5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拿下网络小贷牌照。
◆2016年收购* *好友平台Grindr 61.53%的股份,对价分别为9300万美元和10.2亿元人民币。棋牌休闲文化竞技平台拿了互娱51%的股份,还联合奇虎360把12.3亿美元扔进了挪威浏览器厂商Opera的囊中。同年,直播经济的分红被查封,6800万美元与映客挂钩。
◆2017年领投互联网内容新品牌新视界过亿元B轮融资。
◆2018年1.5亿元投资K12在线教育品牌“成长保险”B+轮,3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星空集团。
◆2019年,5000万美元投资自动驾驶品牌Pony AI。
◆2020年投资滴滴7000万美元。
另外,看漫画、达达、8 H床垫、如涵电商等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可以看到昆仑万伟。可以说,“资本买家”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来的游戏开发商,成为昆仑万伟的新标签。事实也是如此。2022年,游戏对昆仑万伟营收的贡献已经下降到15%。
2021年后,市场追捧的元宇宙、新能源、AIGC(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模式)是昆仑万信的押注方向。
2021年,昆仑万伟在财报中写道:“Opera的游戏浏览器和游戏引擎进一步深化整合,在元宇宙加速布局”,引起深交所关注;2022年,基于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契机,增资“绿钒新能源”,获得对方60%的股权;来到2023年,是一个轰轰烈烈的AI模型。
不难看出,昆仑万伟每一步都踩得很准,而且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2021年的元宇宙,今年的大款,不管落地效应几何,能贡献业绩的,反正二级市场已经“先涨了”。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尴尬之处是,大模型把算法、算力、模式设计、数据处理、模型应用等技术作为第一推动力,在企业中搜索昆仑万伟。它只有7项专利信息和39项软件著作权,没有发现相关专利。
据奇财经了解,天宫3.5由昆仑万伟和奇点致远联合打造,后者才是真正的技术提供者。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中国版ChatGPT的知识产权归奇点致远所有,昆仑万伟享有未来商业化产生的净利润的50%。”
Source:互操作性
换句话说,昆仑万伟将把由此产生的盈余的50%给奇点致远。与此同时,过度依赖投资收益的弊端也在业绩端显现。
投资跑不出业绩的“加速度”,成长性存疑。
生意多了,利润会多吗?在昆仑万伟上,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2017 –2022年,通过持续的财务整固,昆仑万伟完成了从一家游戏公司到全球互联网平台的角色转变,包裹着Opera、StarMaker、Ark Games、休闲娱乐系列游戏等核心旗舰应用,营收从34.36亿元增长到47.36亿元。但从利润规模来看,除了2020年出售Grindr股份获得33.62亿元的投资收益,利润飙升之外,其他年份相对平淡。
2022年,昆仑万伟实现营收47.36亿元,同比下降2.35%;归属于净利润11.54亿元,较2021年下降25.49%,较2019年的12.95亿元下降10.89%,仅较2018年的10.06亿元增长14.61%。
换句话说,收购主要带来的是体量,而不是增长。这从其扣非净利润来看更直观。2017年& # 8211;2022年,该指标从9.89亿元到11.54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仅为2.6%,说明主营业务增长几乎停滞。
对于2022年净利润的下降,昆仑万伟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对宏观环境进行判断后,主动采取更加审慎的投资策略,导致投资相关收益同比减少。”
财报显示,昆仑万伟2022年投资收益为1.4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65亿元下降9.153%,约合15亿元。
这对依靠投资赚钱的昆仑万伟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扩展你的视野,2017 & # 8211;2021年,昆仑万伟的投资收益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31%、46%、47%、67%和107.7%。自2018年以来,投资收益一直保持在昆仑万伟,占利润的一半以上。
2023年,业绩没有好转的迹象。
2023年第一季度,昆仑万伟营收同比增长2.04%至12.17亿元,但由于投资收益,仅录得0.91亿元,同比下降6.654%,导致归属于净利润锐减43.33%至2.1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59.68%至1.66亿元,可见主营业务的疲软。
在大型号推出的那一刻,落后的表现显然会耽误很多事情。
根据郭盛证券发布的《ChatGPT需要多大的计算能力》,GPT-3的训练成本在140万美元左右,对于一些较大的LLM(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成本在200万美元到1200万美元之间。以chat GPT 1月平均独立访客数1300万计算,其对应的芯片需求为3万多NVIDIA A100 GPU,前期投入成本约8亿美元,每天电费约5万美元。
按照昆仑万伟目前的情况和应对大型号资金流失的实力,天宫3.5能否走到最后的商业化一步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账面维持短期约13亿元的营业额。
此外,由于连续收购,多年来积累的巨额商誉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昆仑万伟的头上。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昆仑万伟的商誉资产高达38.94亿元,是全年净利润的数倍。一旦打雷,威力绝对不小。
回过头来,我们不得不怀疑昆仑万伟在这次高调的“All in AI”中到底有多少诚意。不过,单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昆仑万伟的目标应该可以实现。这场股价“秀”够抢眼,够吸引人,但对投资者来说也够危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股票 昆仑万维,stargroup昆仑万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493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