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雨馨
编辑|苏建勋
圆子园
图片来源:工具生成。
多伦多当地时间6月22日,“AI教父”、Meta首席AI科学家杨丽坤现身芒克辩论,再次炮轰ChatGPT:“五年内,没有人会用ChatGPT。”他认为ChatGPT并没有真正理解真实世界,只是纯粹的文本训练,“而人类的大部分知识都与文本或语言无关。”
这个大胆的预测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杨丽坤参加的芒克辩论也是基于“人工智能对生存构成威胁”的主题。在辩论中,杨丽坤坚持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厄运预测只是一种新的蒙昧主义”。
杨丽坤认为,人们担心一旦未来的人工智能被开启,它将在几分钟内接管世界。“这太荒谬了。”这种对AI的恐惧根植于人类心理,暂时没有科学证据。
杨丽坤参加了辩论。
针对“A***”,硅谷的讨论已经白热化,没有达成共识。这场争论是这个话题的延续,并没有在外网上激起多大的噪音。有趣的是,杨丽坤在辩论中攻击ChatGPT的短视频已经成为国内社交媒体的热点。
这已经不是杨丽坤第一次吐槽ChatGPT了。在6月中旬的Viva Tech大会上,杨丽坤认为ChatGPT这样的AI不如狗聪明。4月,他在一次直播中表示,ChatGPT并不是AI领域的实际研发,“它是一个产品”。
他对ChatGPT的质疑首先来自于技术层面没有特别的创新。原因是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技术,OpenAI并不先进,但“(技术)结合得很好”。
也许它引起了太多的争议。杨丽坤后来在推特上解释说,他不是在批评OpenAI公司,只是想“纠正”公众和媒体的观点——chat GPT是一项不可思议的创新,超越了其他公司的产品。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杨丽坤一直坚持批评那些夸大甚至吹嘘ChatGPT所使用的基本技术能力的人。
在他看来,在大型语言模型上训练的AI系统仍然非常有限,因为它们是纯文本训练,无法学习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经验。他曾说,今天的AI可以通过美国的律师考试,但不能使用洗碗机,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10分钟学会”。
ChatGPT泡沫可能破裂
自ChatGPT发布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使用它,其中许多人以每月20美元的价格订阅ChatGPT Plus。但是最近很多用户抱怨GPT4比GPT3.5差。
“两周前,GPT4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写作助手。不久前,它变得非常平庸,”一位用户写道。“我认为他们削减了处理能力,或者降低了它的智能性。”
即使OpenAI研究人员出来辟谣,说“大模型是静态的”也不会削弱性能,不会完全令人信服。
最近一个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SimilarWeb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ChatGPT访问量连续飙升,4月份有所放缓,环比增速从3月份的55.8%降至12.6%,5月份继续下滑,仅剩2.8%。据预测,6月份可能会出现负数。
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报告显示,ChatGPT的使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至少有40%以上的人“闻所未闻”或“未使用”。ChatGPT留不住已经失去新鲜感的普通用户。
精准是赶走用户的一大原因。ChatGPT废话严重,不仅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限制了ChatGPT的应用场景。直到今天,OpenAI也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杨丽坤不止一次说过,ChatGPT背后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他的论断可能不客观,但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大模式确实在降温。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师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 hart Nate)撰文称,人工智能目前正处于“婴儿泡沫”。目前人工智能的流行让他想起了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他警告称,人工智能的泡沫可能即将破裂,理由是尽管美股表现亮眼,但公司和股东正在大幅减持。
杨丽坤对ChatGPT直言不讳的批评迎合了许多冷眼旁观AI浪潮的人。一位Reddit网友认为杨丽坤可能是对的。“山姆·奥特曼非常清楚,GPT正面临着收益递减的局面,最终需要一个新的东西。”
骂到最后,就* *决定站了?
即使ChatGPT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杨丽坤多次公开炮轰,会引起一些人的长期反感。
一位Reddit用户发帖称,杨丽坤是在纠正公众的误解,但不得不说,他对竞品和创业公司的一夜成名还不够大气。归根结底,AI研究“在到达隧道尽头之前毫无用处,99%的研究论文只是略微更新了最先进的技术”。“发明内燃机和把它装在汽车里一样重要”。
芒克辩论结束后,有人在推特上问杨丽坤:“你在辩论中说你在ChatGPT发生之前就预测到了它。你真的知道ChatGPT要来了吗?”
杨丽坤回答说,Meta在ChatGPT之前已经推出了两个对话机器人,一个叫BlenderBot 3,另一个叫Galactica。然而《卡拉狄加》上线后却因为一些错误的答案(现在称之为“幻觉”)遭到了严厉的批评。Meta终于下线了,卡拉狄加。
他愤怒ChatGPT和Galactica一样是废话,但大众选择了包容。
在人工智能领域,杨丽坤和梅塔起得很早,但赶上了晚集。早在2013年,他就加入Meta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多年来,他的团队已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公司的社交产品。尤其是2016年以来,脸书陷入虚假新闻风暴,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辅助平台控制虚假信息。
杨丽坤坚持认为,Meta和谷歌没有首先发布ChatGPT这样的产品,“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因为他们不会这样做”。
说白了,大公司更怕舆论。考虑到生成式AI可以相对容易地绕过Meta的安全机制,并可能被用于传播虚假有害信息,Meta担心过早发布生成式AI会将公司再次推入舆论深渊。
这些担忧一度给Meta内部的AI战略蒙上阴影。2022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AI研究人员对公司在AI领域的未来持怀疑态度,因此选择离开Meta。11月OpenAI发布ChatGPT后,更多员工离职。
OpenAI的成功显然刺激了杨丽坤和梅塔。今年2月,Meta推出了一项名为LLaMA的大型模型技术,并向特定人群开放其代码,允许开发者用LLaMA训练自己的聊天机器人。上个月,Meta发布了第一个“类人”AI模型I-JEPA,号称比生成式AI更准确、更高效。和往常一样,相关论文和代码都是开源的。
OpenAI选择了闭源。杨丽坤再次针锋相对:“开放会让研究进展更快,会有一个更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贡献。”
扎克伯格最近公开称赞了该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但别忘了,今年2月,扎克伯格称2023年为“效率年”。Meta裁员11000多人,陆续关闭了几个项目。
杨丽坤吐出竞争产品,为自己的产品辩护,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商业竞争终究是要看结果的,人们也期待有“AI教父”之称的杨丽坤最终能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教父老艾是谁,alpacino 教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404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