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杰成
修订|赵云
来源:51CTO技术栈
图片来源:由** AI工具生成。
美国又有麻烦了!据路透社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计划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访问和使用云计算服务,包括亚马逊和微软的服务。
知情人士提到,如果新规定获得通过,亚马逊和微软等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可能被要求在向中国客户提供带有人工智能芯片的云计算服务之前,先寻求美国政府的许可。拜登政府的举动可能会继续加剧中美之间关于先进技术供应链的紧张竞争和冲突。
先卡芯片,再卡云。
拟议中的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限制被视为弥补芯片禁令漏洞的一种手段。美国国家安全分析师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可能会通过使用云服务来绕过当前的出口管制规则。
美国云计算提供商的服务将使中国客户直接通过云服务获得和使用最先进的计算能力,而无需购买控制清单中的先进设备(包括芯片),如美国科技公司英伟达的A100芯片。
“如果中国公司想要使用英伟达A100,他们可以从任何一家美国云服务提供商那里获得这一能力,而且获取方式完全合法,这与先进设备禁令的目标是相悖的。”乔治敦安全与新技术中心研究员艾米丽·温斯坦(Emily Weinstein)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商务部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宣布这项禁令,作为10月份实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扩大的一部分。在此之前,该政策已经将A100、H100等数据中心芯片,甚至是英伟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性能低于美国商务部设定阈值的A800芯片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据业内预测,新政策的影响将不利于美国本土云服务提供商的长期发展,其中预计受影响最大的是Amayun Web Services和微软Azure。对于这项云服务禁令,美国商务部迄今拒绝置评。
中国发起了反击。
同时,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中国已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今年5月,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对美国半导体厂商美光的审查结果:因存在威胁中国信息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美光产品将被禁止在中国销售。
根据此前美光在中国的销售数据,预计此次禁令将使美光损失200多亿美元。而且虽然美光的禁令只适用于国内企业,但是它的影响也辐射到了美光在其他国家的大量客户。这也成为中国反制美国芯片禁令的明显信号。
此外,7月3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镓和锗两个稀有金属相关项目实施出口管制。镓、锗作为半导体领域的关键制造材料,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新粮”,是制造芯片、模拟器件、高频元器件等产品的必要原料。
中国是这两种金属的最大生产国之一。美国虽然也有丰富的锗储量,但由于缺乏开采技术,生产效率很低。美国、日本、欧盟的大部分高科技制造企业都需要从中国进口镓、锗。
在中美科技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的决定也被视为强硬的反制措施。不出所料,限制的消息一出,美国硅谷的许多科技公司也在媒体上表示强烈反对,认为此举将减缓美国在各个科技领域的发展。
国内云厂商的机遇和挑战
回到拜登政府限制中国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的问题上来,美国的这一政策会给国内云计算行业和云服务商带来什么影响?
IDC 4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到2022年底,阿里、腾讯、华为、电信、亚马逊是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前五的公司。然而,中国四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4%,而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为8.6%。
从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云服务市场被以阿里为首的众多国内企业所主导,他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国内云服务体系。亚马逊和微软虽然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但市场份额并不大。拜登政府通过限制云服务来抑制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封禁美国云的举措,很可能会激励中国云服务商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以满足更多不同行业和用户的需求。同时,中国的云计算企业可以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合作,形成更广阔的生态系统。
但是,份额足够大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别忘了,国内云市场现在正处于新一波AI转型的重要关口。如果亚马逊、微软等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大规模退出中国市场,表面上看国内厂商会有更多的客户和需求承接,但也意味着国外厂商的“A100算力”之路将被堵死。说到底,围绕这一波需要强大计算能力的AIGC军备竞赛,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弹药准备,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很可能会给国内AI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挑战。由于缺乏高性能芯片,与美国云厂商相比,中国大部分云厂商在AI算力等基础能力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面对AI2.0的浪潮,大量的科技公司都在依托云厂商提供的计算能力打造自己的大模型,需求的暴涨也将国内云服务商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劣势迅速放大。如果云服务提供商不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自研提高这种能力,严重的计算能力差距将成为横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好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前瞻性布局。在自研高性能芯片方面,很多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探索成果。比如百度的“昆仑芯”;阿里巴巴的“含光800”;华为的“瑞星芯片”等等。虽然这些国产厂商的自研芯片在性能上还难以与英伟达A100等顶级产品相提并论,但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涉足其中,以及龙头企业的更新迭代,国产云厂商在计算能力上的短板会越来越小。
写在最后
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提高科技自主性是国内所有企业的重要任务。对于云厂商来说,自主研发的技术和服务器芯片不仅可以减少对第三方供应的依赖,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让云服务商在各个业务流程中优化效率和成本。
构建一个成熟的闭环生态系统,也将帮助云厂商实现更快的创新,同时保证服务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如今有远见、有抱负的云计算企业不再将业务拓展作为核心目标,而是更加关注底层技术,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满足差异化需求的高质量服务。
说到底,虽然在大多数行业中,自研往往意味着巨额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但无论是最近移动成功的自研芯片,还是阿里早年通过学习亚马逊云技术开启自研之路的案例,都在不断提醒我们,技术自主和技术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链接:
https://archive.ph/FBdX0
https://c.m.163.com/news/a/I8OK410552BK8O.html
http://www.cac.gov.cn/2023-05/21/c_1686348043518073.htm
http://aqygzj . MOF com . gov . cn/article/glml/202307/20230703419666 . shtml
本网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卡芯片是什么,国外芯片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404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