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镇,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位于民权县西部,东与叶刚镇接壤,南与白云寺镇接壤,西与开封市杞县双塔镇、西寨乡接壤,北与兰考县义丰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70.14平方公里。
商朝时期,是西商朝的领地;1998年12月,农村地区建起了人和城镇。截至2018年底,人和镇户籍人口60891人。截至2020年6月,人和镇下辖4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人和镇。
2011年,仁和镇共完成财政收入84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2元。2018年,仁和镇共有工业企业6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9家。
中文名
仁和镇
行政类别
城镇
归属区域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地理位置
西全敏县
区域
70.1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历史文化等荣誉称号
历史的发展
根据民权县地名的记载,商代属商代西部,春秋时属宋代黄邑,秦时属黄县,今属黄济,唐初属祁县,东北的高集等部分村落属随州。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归民权县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月,第四区。
1951年7月,境内分为仁和乡、龙虎寺乡。
1953年3月,人民和区成立。
1955年9月,人民乡成立。
1958年8月,仁和公社成立。
1961年8月,人民区重新建立。
1965年4月,重建仁和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为人民乡。
1998年12月,农村地区建起了人和城镇。
行政区划
2011年底,仁和镇辖43个行政村:高集、金刚、王楼、朱寨、张寨、秋树营、西屯、周刚、内东、内西、岗河沿、宁车湾、刘寨、东山子、任栋、任茜、仁北、园艺场、辛庄、杨庄、郝寨。有219个村民小组。共有55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人和镇下辖4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人和镇。
仁和镇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辖镇。
仁和镇,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位于民权县西部,东与叶刚镇接壤,南与白云寺镇接壤,西与开封市杞县双塔镇、西寨乡接壤,北与兰考县义丰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70.14平方公里。
商朝时期,是西商朝的领地;1998年12月,农村地区建起了人和城镇。截至2018年底,人和镇户籍人口60891人。截至2020年6月,人和镇下辖4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人和镇。
2011年,仁和镇共完成财政收入84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2元。2018年,仁和镇共有工业企业6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9家。
中文名
仁和镇
行政类别
城镇
归属区域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地理位置
西全敏县
区域
70.1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历史文化等荣誉称号
历史的发展
根据民权县地名的记载,商代属商代西部,春秋时属宋代黄邑,秦时属黄县,今属黄济,唐初属祁县,东北的高集等部分村落属随州。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归民权县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月,第四区。
1951年7月,境内分为仁和乡、龙虎寺乡。
1953年3月,人民和区成立。
1955年9月,人民乡成立。
1958年8月,仁和公社成立。
1961年8月,人民区重新建立。
1965年4月,重建仁和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为人民乡。
1998年12月,农村地区建起了人和城镇。
行政区划
2011年底,仁和镇辖43个行政村:高集、金刚、王楼、朱寨、张寨、秋树营、西屯、周刚、内东、内西、岗河沿、宁车湾、刘寨、东山子、任栋、任茜、仁北、园艺场、辛庄、杨庄、郝寨。有219个村民小组。共有55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人和镇下辖4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人和镇。
仁和镇区划详情
湖东村
朱寨村
金岗村
王楼村
刘寨村
秦庄村
湖西村
郑宅村
金南村
徐楼村
后瓦中村
尹庄村
辛庄
张寨村
内东村
任茜村
贾寨村
高集村
周刚村
任栋村
杨刚
穆白村
唐翠村
官寨村
岗河沿村
张庄村
台上村
黄宅村
园艺场村
小山子村
赵庄村
范寨村
西屯村
宁车湾村
任北村
金溪村
郝寨村
前瓦中村
内西村
/
靳东村
黄集村
垛楼村
秋树营村
/
打包
地理环境
位置上下文
仁和镇位于民权县西部,东与叶刚镇接壤,南与白云寺镇接壤,西与开封市杞县双塔镇、西寨乡接壤,北与兰考县宜丰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70.14平方公里。
地形学
仁和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呈南北带状。北部的高集、金刚、王楼村位于老黄河南大堤内,大堤以南地势平坦。
水文学
仁和镇有四级河通惠渠;五级河一号干渠、南引黄渠、大寨沟、内荒沟、东山子沟、崔塘沟,全长82.4公里。
土地资源
仁和镇耕地面积6.6万亩。
人类人口
2011年末,人和镇总人口6.1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71万人,城镇化率28.1%。总人口中,男性3.15万人,占51.7%;女性2.95万人,占48.3%。总人口中,汉族占优势,达6.09万人,占99.9%;回族、彝族、壮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59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9.8‰,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71人。
2017年末,人和镇常住人口54932人。
截至2018年底,人和镇户籍人口60891人。
经济
总结
2011年,仁和镇共完成财政收入84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32元。
2018年,仁和镇共有工业企业62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9家。
农业
2011年,人和镇农业总产值9.2亿元,农业增加值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5%。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2011年生产粮食5.9万吨,人均9.64.8公斤,其中小麦2.3万吨,玉米2.2万吨。经济林以苹果、桃为主,其中苹果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量8.2万吨。
仁和镇的畜牧业以养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养猪3.2万头,出栏9254头;养羊8319只,出栏3538只;市场上有401000只家禽和133000只家禽。
工业
2011年底,仁和镇共有工业企业32家,从业人员3202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2.5%。
商业
2011年底,仁和镇有245个商业网点。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2亿元;农村市场8个,年贸易交易额2.5亿元。
金融行业
2011年末,仁和镇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和3.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业务
2011年底,仁和镇有11所幼儿园,680名儿童,53名专任教师。现有中小学26所,其中小学22所,初中4所,在校学生6152人,专任教师409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全敏县仁和镇中心小学
文化体育事业
2011年底,人和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43个,农家书屋26个,图书4.2万册。5个专业文化户。古外黄遗址、小山子汉群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1年底,共有综合广播网络工作站1个,村广播室43个,广播喇叭186个。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家庭率50.1%。
2011年底,仁和镇有4个学校体育场,3个村民委员会安装了健身器材。
卫生保健
2011年底,仁和镇有1个卫生院,43个村卫生室。有160张床位和159名卫生专业人员,包括3名执业医师、2名助理医师和12名注册护士。新农合参合人数5.2万人,参合率85.3%。
社会保障
2011年,仁和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36人,支出184.6万元。国家向65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补助金,发放抚恤金15.3万元。农村五保供养227人,其中集中供养90人,城镇敬老院1所,床位150张。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1万人,参保率83.7%。
环境保护
2011年底,人和镇有了垃圾中转站,每天处理垃圾20吨,垃圾车2辆。
邮政电信
2011年底,人和镇有1个邮局,43个邮政代办所。电信服务网点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000户,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000户。
基础设施
供水和排水
2011年底,人和镇有自来水厂,日供水量1000吨,主水管5.9公里,排水管3.6公里,自来水用户率98.4%。
供电
2011年底,仁和镇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高压线路5条,总长10.2公里,变压器22台。
景观美化
2011年底,人和镇拥有园林绿地18.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7.2公顷,绿化覆盖率10.9%,人均绿地10.8平方米。
交通
仁和镇有310国道。
历史和文化
地名的由来
清咸丰三年(1853年),祁县知府杜凤岭出面调停,使仁庄、陈庄、庄妍三个邻村讲和,建村为一,举行集会,取名仁和集。
荣誉称号
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仁和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2020年6月20日,人和镇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美丽城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人和镇发展,人和镇是属于哪个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42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