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淅川县农村商业银行坚持绿色发展,支持产村融合,让贫困群众搭上扶贫产业发展的快车,为乡村振兴喝彩。目前,该行已发放农业贷款101.8亿元,其中全县生态林业、高效农业产业化企业、旅游、绿色产业贷款23.92亿元,各类扶贫贷款9.9亿元,重点支持以石榴、杏、李、茶、金银花为主的农业观光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借”成生态产业优势,形成了各村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斑块。
“产村融合”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扶贫产业,如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租赁等,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淅川农商银行以环湖生态产业园为支持重点,全力打造以“金银花、茶叶、石榴、油牡丹”为主的生态生态圈。该行向富森集团发放3.5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帮助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淅川县九忠镇、香花镇、毛堂乡建立1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集中租赁农户土地,农户负责管理基地和采摘金银花,每月从富森集团领取工资和地租,每年每亩收益1万元以上。目前,该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让贫困户和群众成为企业股东,提高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产村融合”的又一优势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淅川农商银行对河南仁和康源软籽石榴等绿色企业投入产业扶贫和小额贷款7000多万元,致力于打造库周边软籽石榴产业带。全县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近5万亩。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三权分立、利益共享”的模式运作。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民,经营权归公司。农户实现“三金一地”,即土地流转给公司农户“出租”;公司把种下的果树出租承包给农民拿“工资”;农户和公司对果树收益进行1: 9的分成,农户拿到的是“股金”。同时,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成为企业股东。老城区夏湾等海滨村发展软籽石榴,268亩坡地全部流转。公司从村里招人,负责林果的管理和采摘。村里的贫困户王去年算了算自己的“收入账”,包括土地出让金、打工和分红,每年仅果园的收入就达4万元。
淅川农商银行把“依托产业建新村,以新村促产业”作为“产村融合”的又一突破点,先后向河南丹江大观园旅游有限公司、南阳丹江国际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唐山趣寿旅游有限公司等旅游产业发放贷款2.7亿元,对丹江大观园、香严寺、禅谷、趣寿风情小镇等景区进行升级改造。抓住移民搬迁纳入全县规划移民项目建设东风,支持景区、水库附近的风景乡镇建设,发放各类贷款9600万元,建设湖两岸九中、仓房等5个风景乡镇,陶岔、张颖等9个风景村,磨沟等1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90余家农家乐、特色民宿,培育环湖“绿色走廊”等旅游资源。位于渠首丹江的七彩孔雀谷景区内,6000多只孔雀、羊驼、迷你矮种马、鸵鸟等40多种动物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到周末,都有很多场景展示、民俗表演、趣味比赛、农耕体验、美食品尝等活动,让游客络绎不绝。目前,旅游专业人员超过3万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带动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记者刘镇伟通讯员张弘扬罗尔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产村融合的案例,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35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