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安普惠平台借款40万元,期限36个月,年利率11.59%,按合同约定等额本息偿还三年利息,共计75471元。河北廊坊的杨,8个月后选择提前还款,却发现本息已还451509.21元,“利息”已达5万余元。据媒体报道,杨说,借钱的时候,他签的两份文件变成了五份,其中四份完全相同。“我自己也签不出一模一样的字迹,而且明显是临摹的。”此外,杨还发现自己“购买”了一份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每月仍需缴纳保险费1267元。
如果杨所说属实,平安普惠不仅仅是简单的“挖坑”,还涉嫌违法。刑法明确规定,以虚构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一方说签名被抄,保险被绑;对方称贷款前已告知。彼此没有一致意见。
据介绍,杨一直在收集证据准备起诉。“办理贷款的时候,业务员录了视频,但是不愿意给我们。”杨表示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并要求平安普惠在办理贷款时提供视频资料。除了杨,在一个70多人的群里,很多维权者都表示遇到过和他一样的情况。
有多少人被“坑”了,暂时可能不清楚,但从网上的投诉来看,确实不在少数。黑猫投诉中,有企业称平安普惠以贷款名义捆绑收入服务费和保险费。在投诉人眼中,平安普惠早就饱受诟病。
目前,平安普惠需要为自己正名,采取有效行动恢复名誉。据报道,5月9日,平安普惠的工作人员表示,平安普惠收取的服务费、担保费、保险费等费用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只要综合利率在36%以下,都是符合规定的。至于这些费用的构成,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问题是,利率是否符合规定,其他操作是否也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钻利率空 sub的空子,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真相是什么?自言自语无济于事。目前的焦点是平安普惠在为客户办理贷款时,涉及的业务用户是否被充分告知。真的假不了,真的假不了。律师表示,出借人可以申请鉴定机构对其文件签名进行鉴定,同时向法院提供其对上述费用不知情的证据,如录音等。另外,即使签名不是伪造的,平安普惠是否尊重借款人的知情权?如果借款人对收取的部分费用完全不知情,且双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这种做法,则相关企业涉嫌欺诈。
贷款人完全可以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相关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平安普惠事件愈演愈烈,受害者众多。监管部门如果不依法及时介入,就无法更好地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平息他们的愤怒。
“一笔申报利率只有9%的贷款,综合计算服务费、担保费、保险费等成本后,成本实际上超过了贷款本金的60%。”这是近期媒体披露平安普惠备受诟病的又一案例。总的来说,平安普惠的贷款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公平的贷款经历很可能会让他们蒙受巨大的损失,一定不能坐视不管。(据光明。com作者:秦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下载“齐鲁一点”APP或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道!我想报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被绑定了保险怎么办,贷款被绑定了保险可以退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38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