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峰(资深金融人士)
二类账户作为电子账户,网上开户,无需面签,有交易限额。如果作为信贷资金进出账户,则不受额度控制。与传统的储蓄卡相比,开户非常方便。二等户也有自己的卡位,也可以关联微信和支付宝,所以完全可以类似储蓄卡作为交易支付工具。如果第二类家庭绑定了信用额度,那么“虚拟”信用卡就诞生了。
为什么会有虚拟信用卡市场?
从1985年中国银行第一张中行卡诞生到2020年底,全国发卡量已达7.78亿张,发卡银行近200家,人均0.56张。近4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完全养成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
但相对于全国4000多家银行机构的总数,200家发卡机构的比例还是很小的。信用卡业务的开办需要一定的资质,并不是每家银行都能开办。参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发卡行应具备:
1.注册资本为实缴资本,且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
2.具有良好的零售业务办理基础,最近三年个人存贷款业务规模和结构稳定,个人存贷款业务客户规模和结构良好,银行卡业务运行良好,身份证件验证系统和征信系统连接使用良好;
3.具有办理信用卡业务的专业系统,在国内建立了发卡业务主机、信用卡业务应用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信用卡账户管理系统、信用卡交易授权系统、信用卡交易监控和假币交易预警系统、信用卡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催收业务管理系统等专业运营基础设施。相关设施已通过必要的安全检查和业务测试,能够保证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符合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有利于提高整体业务竞争力,能够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开展业务成本计量、业务规模监测和基本盈亏平衡计算。
信用卡业务的便利性和在市场上的获客效果有目共睹。银行有开放信用卡业务,配合营销行为获取更多潜在客户的潜在诉求。
近年来,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8.97万亿元。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消费贷款。此外,目前市场上有30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0年末,贷款余额达到4927.8亿元。在国内消费需求畅通的大环境下,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消费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参与了消费信贷市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消费场景,大部分消费贷款(尤其是1000元额度的小额贷款)多为现金支付,无法对贷款用途进行精准控制和跟踪。
信用卡有消费记录和消费场景,但是申请有门槛。金融科技公司有技术,但缺乏场景。两者的结合将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监控风险。
虚拟信用卡的逻辑
简单来说,虚拟信用卡是通过与二类户绑定信用额度来使用的:
1.客户申请了一家银行的二类账户。绑定一级账户后,二级账户具有转账和支付功能。二类户可作为支付卡与微信、支付宝绑定,具有消费功能。
2.第二类家庭账户背后绑定了一个信用额度(可以来自消费金融公司、共同基金、银行,以及各类具有信用风险评估和审计能力的投资者或联合方)。这种二等户的每一次绑定消费,其实都是作为信用额度下的借据。
3.一个客户可以在一家银行开五个二类账户。所以这个账户可以是专用账户,余额为零,不用于存款功能定位。
如上所述,一张有信用额度和消费能力的虚拟信用卡就这样诞生了。它被称为虚拟信用卡,因为它不同于信用卡业务。
假设业务是在合规的前提下设计和开展的,开虚拟信用卡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1.与现金贷相比,虚拟信用卡绑定支付环境,交易更具可控性和可分析性,有利于提高贷后风险管理和使用监控。同时,借助虚拟信用卡的交易环境,无需一次性全额使用贷款,也便于在客户信用资质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额度,有利于控制风险。
2.银行利用虚拟信用卡变相进入信用卡业务市场,金融科技公司利用虚拟信用卡获取消费场景,各取所需。但从逻辑上讲,服务的客户都是市场上拿不到真正信用卡的客户,很好地服务了长尾客户,扩大了普惠金融社区,普及了信用社会的理念,培养了人们信守承诺的习惯。
与JD.COM白色条纹和花蕾的区别。
JD.COM白条和柏华也有类似信用卡的功能,有免息期和分期,表面上看差不多,但这是另一种商业逻辑。JD.COM本质上是一个大购物中心。除了销售自营产品,商场还支持第三方商家内部销售。白条可以支付JD.COM平台下的所有产品,即可以支付平台下第三方商家的产品。
免息期是给JD的。作为应收账款持有人和信用销售关系,COM在结算和支付消费者方面的宽限。所以早期是用保理公司来设计和操作业务,然后用小贷公司。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从银行二类户到虚拟信用卡,互联网流量变现的利器,方便了谁?":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5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