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来新疆创业,这位比利时人说“来对了”,新疆到比利时多少公里

来新疆创业,这位比利时人说“来对了”,新疆到比利时多少公里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我觉得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地方能给我这个做生意的机会。”

来新疆创业,比利时人说:“加油。”

棉花苗期和花期如何实现更节水施肥?新疆有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如何准确分类施肥改良...一个比利时人说起新疆棉花的“营养”时,印象深刻。

改革开放初期,他在中国沿海地区工作了10多年,为自己在国内积累了人脉和“第一桶金”。21世纪初,这个比利时人看好新疆的发展前景,在天山脚下做起了自己的老板,终于收获了创业成功的喜悦,足见其把握“中国机遇”的精明头脑。

59岁的比利时企业家康德说:“我来新疆是为了正确地发展。我觉得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地方能给我这个做生意的机会。”

“去新疆!”

虎年春节已过,新疆广袤的农田还在沉睡。在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八团的新疆博硕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三班倒在化肥车间的生产线上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着准备。

记者走进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现代化企业办公区,第一次见到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康德·丹尼·卡米尔。

听到有人喊“丹尼”,一个高大的身影大步走出里间办公室。握手,互相问候,声音洪亮。丹尼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非常健谈,似乎愿意分享他在中国的发展经验。谈起自己特别引以为豪的肥料配方,他激动不已,语速加快,写写画画,想尽办法让新人从他的分享中领略到职业的精彩。

丹尼说,他在比利时的海边长大,喜欢观察蚜虫,对动植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去比利时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畜牧专业。“我们国家有中国餐馆。我和家人去过几次,总是怕吃辣。”直到毕业,他都没想过自己会和中国结缘。

1988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吸引了许多外国公司投资办厂。丹尼加入了深圳宝安的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做饲料检测。

当他第一次去餐馆吃粤菜时,他很高兴地发现食物不辣,他可以像在家乡一样吃海鲜。“我当时就放心了,能活下来,哈哈!”丹尼回忆道。

90后进入湛江一家生产经销化肥的芬兰公司,一直干到公司管理层。

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工作经历,不仅让他从最初的技术员成长为中高层管理者,也让他收获了爱情。

他的妻子是福建人,他们有一双儿女。一家人定居在湛江海边的别墅里,阳光和沙滩相伴。

2005年左右,丹尼的公司无法继续经营,面临倒闭。正值壮年的他开始认真考虑何去何从。虽然妻子已经入籍比利时,全家搬回老家也很容易,但丹尼并不甘心。

“比利时乃至欧洲,土地面积有限,发展机会少,而中国农业发展广阔空室。”长期在化肥市场的深耕,让丹尼意识到,留在中国,尤其是耕地广阔的北方地区,机会很大。

因为长期做水溶肥料,新疆兵团的一个客户给他介绍,兵团正在农田大规模应用滴灌技术。肥料随水走,滴灌面积越大,水溶性肥料的市场需求越大。

丹尼很快决定去新疆!

“酸肥”不简单。

当时,新疆兵团在大规模推广使用滴灌技术方面走在了前列。2005年,据当时新疆兵团节水灌溉建设办公室统计,兵团创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应用滴灌于农田的纪录。

丹尼首先来到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那时候这个城市高楼不多,带电梯的公寓就更少了。”丹尼说,他的家人跟随他从东南沿海来到这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城市,起初他们抱怨生活水平低和气候干燥。但他看到了另一面:农业现代化正在这里蓬勃发展。

在广东,农民家里只有几块地,经销商往往要分一袋化肥打开卖。在石河子、沙湾等地,农民有几十亩、几百亩地,每家的田都挨着,一眼望不到头。

“从2005年开始,我走访了很多北疆的农民,一个个开车、走路,和他们讨论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水和肥料。我发现我的很多想法都得到了他们的认可。”2006年,丹尼在沙湾县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水溶肥料。

“那时开始接触棉花。棉花苗期、盛花期等不同时期,土壤要吸收多少氮、磷、钾?我做了一个软件,测试棉花各个阶段叶柄的养分含量,测到一个合适的范围。这个项目叫棉花叶面营养诊断技术应用推广,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这项技术成果获得了2016年原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一些北疆棉农逐渐发现,接受丹尼的建议,根据棉花的不同生长阶段精心计算肥料,比过去粗放施肥更省肥、更省成本。而且,丹尼还会针对农户每块田地的盐分,给出更高效、更精准的施肥方案。

在北疆市场站稳脚跟后,丹尼开始将目光投向盛产棉花的南疆塔里木盆地。

没想到,南疆市场很难打开。“2011年,我开始在阿克苏地区发展这项业务,想把我的化肥覆盖到新疆。但历史上南疆都是大水漫灌,很多农民都没有用滴灌。”让丹尼没想到的是,和北疆盐碱地不完全一样,南疆盐碱地类型更复杂,适合北疆的肥料不一定适合南疆。

"我经常呆在实验室里寻找最佳的肥料配方."丹尼说,虽然公司在四川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作为在R&D工作的合作伙伴,但很多第一手数据和信息都得先从实验室获得。

很快,丹尼和他的团队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做的水溶肥料添加了非常酸的化学成分,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碱,并且富含钙。被水溶解后,能把磷、钙等养分留在肥料中,既改良了土壤,又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

从新疆节水灌溉的推广,到种植者大规模的棉花收获,丹尼见证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他的产品也不断被市场推广和接受。目前,他们公司的化肥产品在新疆一年的销量可达2万吨,覆盖农田约100万亩至150万亩。

工作到70岁,然后退休。

“你可以和我们的老板丹尼谈谈。”化学家苟桥无意中听到一位当地农民抱怨说,他投入了大量化肥,但没有增产。令她惊讶的是,后来这位农民真的出现在了他们公司。丹尼亲自去他的棉田取土样带回公司检验,然后给出自己合理的施肥方案。那年农民看到了成果,很快就把丹尼推荐给了更多的农民。

“他喜欢与农民交谈,彻底了解他们的问题,然后提供解决方案。被认可的时候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员工杨丽告诉记者,在大家眼里,丹尼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书香老板。有时他会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打印出来给大家学习。

大家评价老板丹尼为人随和,动手能力强。公司的灯管坏了,他自己换。他可以安装新买的电器,甚至看到地面脏了就拿起扫帚和拖把。他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似乎脑子里总是有新的想法。

5年前,员工发现公司有了新业务:养牛。一群大腹便便的安格斯怀孕母牛从澳大利亚一路来到阿拉尔,定居在公司种植的一片苜蓿地里,然后陆续产下比利时蓝牛。

近日,记者在这片牧场看到,一群黑白安格斯牛信步在冬日暖阳下漫步,而一群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比利时蓝牛则享受着半喂半牧的特权。

丹尼告诉记者,比利时蓝牛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牛,由于肌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国际公认的最赚钱的肉牛品种。

丹尼的养牛也不一样。他在当地包了一片沙漠沙地,安装了喷灌设施,用免耕播种机种苜蓿,每年5、7、9月份才收割。收割的苜蓿留作冬季草料,11月后苜蓿田不再收割,成了牛群自由吃草的天堂。牛粪和腐烂的紫花苜蓿增加了土地的肥力,然后循环到第二年,紫花苜蓿的产量会继续增加。

“我不适合大城市,和乡下的农民在一起很舒服。”在中国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丹尼说,他早就把新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以前南方这么多年都是又冷又潮湿。“我经常去成都,那里冬天经常见不到太阳,而且这里有暖气。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我觉得新疆很适合我。”

2019年12月,丹尼和家人回比利时过圣诞节,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他错过了在中国的职业生涯,于2020年2月底回国。等他回来,国外的疫情又开始严重了。那时,他开始向比利时发送面具。如今,女儿在英国发展,儿子在成都读书。因为疫情,丹尼愿意在新疆多呆一段时间。

“比利时蓝牛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中国这么多年,我看了太多的发展过程。我现在的新目标是把比利时蓝牛推广到中国。”丹尼说他对此很有信心。为了这个目标,他会一直工作到70岁,然后退休。(记者、苏传义、张)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来新疆创业,这位比利时人说“来对了”,新疆到比利时多少公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46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