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坤和他的妻子在养牛场。周文峰摄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苏迪镇兴村村民苏建坤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牛。你为什么这么关心奶牛?因为养牛,苏建坤从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牛人”。
苏建坤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是国家2020年列出的52个县之一。石质山地面积占89%,人均耕地不足0.7亩。
苏建坤一家六口人。一家六口就靠5.7亩地的产量,一家人生活贫困。2015年家庭年均稳定收入仅为2656.17元。面对生活的窘迫,家庭的困难,自然条件的制约,苏建坤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为彻底扭转贫困户缺产业、缺技术的局面,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本着“给钱货不如出一技致富”的扶贫理念,设计了“政府、企业、保险、 干部农民”推进“借牛还牛”的扶贫产业——贫困户可向龙头企业借犊牛饲养,政府帮助缴纳保险,犊牛饲养后,企业扣除犊牛成本并收回。 此外,县里出资2132万元,为每头牛支付400元保险。如果奶牛意外死亡,经办人赔偿后,贫困户可以免费重新获得。
这样的好政策让苏建坤看到了希望,并付诸行动。
苏建坤从当地养殖龙头企业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借了一头小牛。三个月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扩大养殖规模。
在各方帮助下,苏建坤获得了政府发放的5万元三年期无息小额贷款,用于扶贫。于是,他在市场上买了两头小牛,用剩余的资金建了一个小牛棚,开始了养牛创业之路。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2017年7月6日,公司追回苏建坤“借牛还牛”1头,价值11508元;苏建坤卖掉了自己购买的两头牛,价值235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达到2万多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2017年底,苏建坤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多元。2019年,苏建坤自己买了5头小牛,还帮贫困户养了17头小牛。"我不会想到我的牛棚里有这么多牛。"他看着牛棚里的22头牛说。
苏建坤并不是个例。记者在该县了解到,还有不少贫困户通过“退牛还牛”,从贫困户变成了“牛人”。
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杰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的大都花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基地预计向贫困户发放犊牛5万头,涉及2.5万户8.75万人。目前已发放犊牛2.4万头,回收肉牛1.2万头,产值2.76亿元,每年带动农民增收8000-10000元。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都安围绕“两忧三保”,坚持“六个精准”,打造“退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实施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四大攻坚战”,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2016年至2019年,全县82个村13.2万人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6.64%下降到3.36%。
2020年,都安落地:绝不拖全国后腿,如期实现全县脱贫。(龙悦梅刘魏)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牛牛怎么样,贷牛网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5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