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徐云倩见习记者刘玉茹北京报道。
又一家央企集团发声“打假”!
近日,官网中信集团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信集团下属公司名义成立公司,并列出了18家“假中信”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以来,多家大型央企和国企发布了相关打假声明,包括中国稀土、中国中铁、中国商飞、CSSC和中广核。
“央企优势多,利益大,一些企业冒充央企谋取不正当利益,对有关方面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闫雪峰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一些企业冒充央企,利用其影响力和声誉进行炒作和欺诈。企业可能骗取巨额政府补贴和pay 空政府配套资金,留下烂尾工程,损害民生,损害地方政府声誉;假央企可能侵占合作企业利益,损害投资人利益。
中信集团造假事件的发生,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假冒国企的关注。为什么“假央企”屡禁不止?如何解决“假央企”问题?
专家:主要原因是国企信用背书。
近两年,央企和大型国企在房地产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有些人选择远离私企,尤其是中小型私企。与民营企业相比,有很多未完成的现象和风险。央企的身份在房地产领域很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央企更靠谱,央企国企在房地产方面更有社会责任感。
可见人们对央企充满信心,这也是不法分子“碰瓷”央企的原因。
为什么很少假冒民企?闫雪峰认为,利益驱动是关键。
闫雪峰直言,第一,央企的地位更有利于获得其他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认可,进而开展央企与央企、地方国企的合作,包括控股地方国企;二是央企地位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额度更大,利率更低;第三,近几年央企实力强,业绩好,知名度高。一些央企品牌影响力大,美誉度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闫雪峰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央企要控制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往往被视为重大利好,股价短时间内大幅上涨;一旦假冒央企的身份被曝光,股价很可能暴跌,小股东的利益可想而知。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辛苑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假冒央企的出现和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包装企业形象。这些假央企可能追求各种目标,比如获得政府合同,吸引投资,获得信誉,然后获得其他商机。对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或普通投资者来说,假冒央企的出现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影响正常的合作和交易,甚至影响其资金和投资安全。
近年来,假冒央企事件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和虚假文件,恶意将企业注册为央企子公司,冒用央企名义开展经济活动。附属的“假央企”“假国企”招摇撞骗。
一位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企业冒充国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伪造工商登记资料,虚构股权关系;二是擅自使用国有企业名称或商标造成混淆;第三,曾经和国企有过合作关系,合作结束后依然打着国企的旗号擅自宣传。
打击假央企还在继续。
事实上,假冒国企、央企的案例层出不穷。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6月29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布了《关于非法企业假冒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子公司的严正声明》。声明称,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发中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鑫源志诚实业有限公司注册为集团下属企业的子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公司表示,经核查,上述公司及其系列子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公司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或业务关系,其所有行为均与集团无关。
其实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在此之前,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都发布了类似声明,并曝光了诸多虚假投资理财项目的“面纱”。
这些虚假投资理财项目的产品,都是央企项目碰的,网上航运投资业务、沪通南路建设、沿海通道建设、京兰通道建设、小期权、股票期权,都是装修精美的陷阱。
4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假冒央企名单。据了解,此次公示的假央企数量近300家。
记者注意到,这是SASAC第三次集中公示假央企名单。此前,国资委(SASAC)曾在2021年和2022年对“假央企”和“假国企”进行集中公示,三次公示的假央企数量均超过1000家。
早在2021年10月,26家央企就通过官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等渠道公布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告知社会各界,上述公司及其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国企,与央企无任何隶属关系、股权关系,也无任何投资、合作、经营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央企无关。提醒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
2022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了第二批假冒央企名单。涉及528家企业。
记者从800多家假冒国企的企业中梳理发现,企业名称中往往含有“中国”、“中国”等字样。从注册地分布来看,假冒国企几乎遍布全国。从涉及的行业来看,涉及的行业有建筑、房地产、能源、投资、贸易、文化旅游、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服务等。
从根源上杜绝假冒央企
那么,如何防止“假央企”的出现呢?张辛苑认为,严格的监管和审核机制,通过加强对企业注册和经营行为的核查,可以减少假冒央企的注册;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和辨别假冒央企的能力;加强与市场监管执法部门的合作,打击和惩治假冒央企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SASAC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假冒央企行为。
“然而,解决‘假央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阎学峰说,一是在制度层面,提出竞争中立原则,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以市场化方式有效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合作;二是国资监管机构和央企要加强常态化,通过互联网正式公开披露央企、央企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名单,方便社会各界随时查阅,并设立电话方便外部核查;第三,国资监管机构和央企及时、正规地公开曝光打假;第四,及时依法维权,让打假人付出名誉和法律成本;第五,媒体在促进守法、诚信和竞争中立,解决对所有权的误解和对部分所有权的盲目认可,促进人们理性看待所有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辛苑还表示,SASAC和其他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假冒国有企业的问题。首先,加强了企业注册审批,确保只有合法的央企才能获得注册审批;其次,国家加大了对假冒国企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和整治非法经营行为,严惩假冒国企涉案人员;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公众警惕假冒国企,及时举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假冒国企的问题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了解到,为打击假冒央企,央企在集团层面建立了举报机制,畅通关联经营和假冒国企的举报渠道,并设立专人接待信访。如遇“假央企”,可第一时间举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又一央企出手打假!组合拳从根源上杜绝“李鬼”":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64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