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一碗面越来越贵了。午餐想吃一顿好吃又便宜又高效的面条,不用在大街小巷穿梭,因为商场、写字楼、机场候机区开了越来越多的面馆。这些面馆装修有格调,服务体验好,被称为新中式面馆。
当然,价格也成倍增长。一些品牌连锁餐厅一碗面的价格已经达到40多元,让很多农民工望而却步。一碟小菜加一个鸡蛋,套餐价格就直奔六七十元。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吐槽自己“委屈大”,月入过万也吃不起一碗面。
一碗面而已。为什么这么贵?重要的是品味还是品味?
对于消费者来说,广告牌上突然出现的高端配方汤,科技与匠心并存的拉面工艺,感觉似乎并没有那么深刻。那么,一碗面40元值得吗?
吃一碗面,最贵人均45元。
面条是中国最传统的主食之一。作为日常餐饮消费,种类繁多,群众基础广泛,消费需求刚性且高频,面条业务在国内有长期稳定的市场。
在消费升级和食物口味和风格多样化的驱动下,面条不再是功能单一的满足人们食欲的主食。它们美味、健康、绿色、有机,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面条市场的快速发展。
2022年中国中式面馆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规模为3120.9亿元,2022年将超过3400亿元。同时,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2020年中国有近300万家快餐店,其中40%为面馆。2021年初,中国的中式面馆总数约为110万家,且多为快餐。
面食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细分品类多,地域性强,如重庆红油麻辣鲜香面、兰州牛肉拉面烂汤面、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各种地方特色面,导致长期以来面食市场大而散,以区域连锁品牌、街头情侣店居多。
然而,目前这些曾经隐藏在大街小巷的小飞餐馆,不仅受到一些国外产品的挤压,如拉面空,还被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连锁、名牌中式面馆分销到了大部分市场。
拉面里随处可见面条和牛肉。这些公司为什么能快速扩张?其实这些餐饮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旧品类进行整合和重塑,以满足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
在选址上,这些品牌的面馆大多位于容易为品牌造势的商场、购物中心,符合消费者的环境需求,品牌设计也独具特色。
相比街边十几元的兰州拉面,新牛肉拉面单价更高,人均消费在30元以上;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菜单和服务人员精简,大大提高了门店的运营效率,为这些新品牌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高端化、品牌化的面食快餐最早的代表应该属于拉面,这里的进口产品很好吃。曾几何时,开在高档商场的味千拉面是中产阶级的象征。日本人设置并宣传煮汤密码,让味千辣面在高端面的品牌形象上站稳了脚跟。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味千陆续开业。
十几年后的今天,消费者对味千拉面的热情早已过去,加上自身业务的影响,味千拉面也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22年,味千拉面140家门店关闭,净亏损1.44亿元。但按照目前的人均价格,味千拉面的人均消费仍然是最高的,达到45.1元。
成立于2012年的何复捞面,凭借“书房吃面”的独特定位和核心商圈商场的区位优势,近年来迅速崛起,俘获了众多年轻白领的芳心。从定价的角度来看,何复面条的价格真的不便宜。外卖平台最便宜的一碗汤面要35元起。粗略计算“一碗面+一份小吃”要40到50元,但这并不影响何复面的开店速度。截至目前,何复面馆在全国共有417家门店。
一线城市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大,对食物口味的容忍度大。所以一线城市是这些面馆品牌创业的起点,也是必争之地。从各品牌的门店分布来看,除了起源于东北的吴冶棉棉,其他品牌都在集中在京沪等消费能力较强的一线城市。
毛利超过70%
资本布局面条行业
一碗面40多块钱,要多少钱?通过味千拉面的财报不难看出,只要原材料成本控制得当,拉面的毛利率可以高达70%以上。
从近几年的经营成本来看,食材损耗已经不是拉面馆最主要的支出,而水电费、店面管理、房租等经营成本和人员成本逐渐成为连锁面馆的主要支出。早在资本市场上,味千拉面就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设立了中央厨房,这让味千拉面店早就没有厨房,也不需要拉面师傅了。中央厨房送汤,送面制品,服务人员煮好就可以端上来,有效控制了成本。
前几年因为汤底的问题,曝出日本拉面成本较低,相对于其高昂的售价,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和府捞面人均消费量仅次于味千拉面。与味千拉面不同,和福捞面主要侧重于研究文化草药汤。合福捞面创始人李学林也曾公开表示,未来将加大投资建设中央厨房,以满足未来上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和全国冷链配送的需求。
市场大,利润高。2021年是面馆行业最热闹的一年。河捞面、遇见面、吴冶面、马记勇、陈相贵等品牌相继获得资本青睐,部分品牌一年内获得两轮融资。逐利资本、行业回暖、有无餐饮行业经验的资本都想分一杯羹,红杉、高邮、鼎晖、腾讯、碧桂园、弘毅百富等投资公司都在扎堆。
有了资本加持,新面馆迅速开疆拓土。餐饮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吴冶面馆新开门店680余家,其中11月123家,陈相贵170余家,何复面馆110余家。
但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面馆的扩张步伐和融资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关店潮。这一年,陈相贵仅在何复鱼面就新增了63家门店和71家新店。据《餐饮之书》的消息,过去一年吴冶面的成交率高达41.8%,是餐饮平均水平的两倍。
越来越少的人
愿意花40多块钱买一碗面。
在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中,吃面是一种廉价的消费习惯,可以满足基本需求。面条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几十甚至几百块钱的一顿饭西餐火锅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花几十块钱吃一碗面就不划算了。
据一项调查显示,50%的消费者平均每次在面条上花费16-30元,而超过60%的消费者每次在面条上的花费不到30元。2021年上半年,约43.9%的消费者可以接受16-30元的面馆消费范围,2022年同一指数将增加到51.5%。能够接受单笔消费价格在31-50元之间的受访者比例将从2021年上半年的33.1%下降到2022年的31.2%。
可见,在疫情影响和大众消费降级趋势下,愿意为一碗40多元的面条买单的人越来越少,经营焦虑成为“倒闭潮”后悬在这些新开面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快速扩张,增加门店密度,确实可以在初期利用品牌赋能消费者采用尝鲜,但盲目扩张也会导致客流稀释,单店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透支品牌发展潜力。
门店业务能否让消费者再次购买,关键在于产品本身。
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中式面馆时,最关心的是口味,其次是口碑和价格,分别占73.9%、62.0%和54.9%。要想赢得消费者的心,必须注重面条的品质、口感和性价比,而品牌效应和店内氛围对面馆的选择影响不大。
随着资本的回潮和消费的退化,高客单价支撑的高ping效率显得尤为脆弱。如何平衡性价比和增值服务,成为新面馆面临的新挑战。为了差异化,很多品牌在装修和风格上下足了功夫,但有多少人会愿意花几十块钱吃一碗面,只是为了享受装修好的就餐环境?
数据新闻编辑:陈
新媒体设计:苗
校对:李丽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让年轻人“破大防”的面,咋就能卖40多元一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749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