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姜牧云、张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研华智能(002178。SZ)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普陀燕化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化小额”)出现亏损,同时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成为关注焦点之一。
对此,延华智能在回复中表示,延华小贷股东确实存在贷款违约,也会通过股权出售的方式返还占用的资金。对于公司未来是否计划彻底剥离小贷,后续金融业务何去何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延华智能发去采访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
延华智能成立于2001年,本次年报中受到监管关注的延华小贷成立于2010年,实收资本1.5亿元。数据显示,燕化小贷2019年净利润为-3187万元。虽然燕化智能的主营业务是信息技术服务,但在其影响公司净利润超过10%的六大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燕化小贷亏损最多,而盈利最多的子公司净利润约为18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向延华智能出具了带有强调事项的内控核查报告,强调存在股东非经营用途占用资金且逾期未归还的情况。燕华智能也询问道。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包括为股东或关联企业支付工资或其他费用,以及有偿或无偿向股东出借资金。通常在小企业中,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不需要特别说明,所以往往暗藏猫腻。由于该资金的特殊性,对于正规持牌机构和上市公司,需要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进行公告。
延华智能回复称,公司自2019年5月下旬起暂停对外放款业务,集中催收全部到期贷款,原因是延华小贷未收回到期贷款,股东占用非经营性资金且逾期未归还。2019年燕化小贷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应收款的预期信用减值损失。
另一方面,2018年,燕化小贷的两名股东上海燕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化高科”)和上海燕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氏企管”)以其他债务人的名义向燕化小贷借款。截至2019年底,燕化高科借款5750万元,燕氏企管借款3000万元。上述基金已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3254.6万元和323.14万元。
公告称,燕化高科目前处于破产清算过程中,燕氏企业短期内也难以偿还。燕化高科和燕石企管的主要资产是燕化小贷的股权。其中,燕化高科持有燕化小贷28%的股权(出资4200万元),燕化企管持有燕化小贷20%的股权(出资3000万元)。延华智能表示,后续公司一方面将继续推动延华小贷相关股东股权以最优价格转让,归还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另一方面,公司会以合适的价格逐步减持燕化小贷的股份。
对于延华高科和偃师企管向延华小贷借款的时间点,延华智能表示,发生在2018年6月,在公司取得控制权、接管延华小贷之前。当时,公司尚未直接参与燕化小贷的日常经营活动,燕化小贷尚未纳入公司内部控制,其日常经营借贷不属于公司信息披露范围。
公开资料显示,燕化小贷成立之初,燕化智能出资900万元,占总股本的15%,为第一大股东,燕化高科出资300万元,占总股本的5%。经过后续数次收购,延华智能于2018年7月获得延华小贷控制权,持有延华小贷52%股权。也就是说,股东的资金拆借发生在燕化小贷纳入信披范围前一个月。
燕化智能在设立燕化小贷时曾表示,这标志着公司开始涉足自营金融行业,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投资”行业的含金量。但10年来,纵观延华智能布局的其他金融业务,公司金融相关业务包括基金管理公司:武汉延华金高智慧城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华金高”),成立于2015年。
延华金高管理的私募基金只有一家“武汉延华金高智慧城市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国资产管理协会特别提示显示,根据管理人提交的最新资料,本基金个人投资者实缴金额为0。
私募基金业务不大,小贷业务暂停。在此背景下,延华智能在回复中表示,将逐步减持延华小贷。这是否意味着其最终希望彻底剥离燕化小贷?所谓的“自营金融业”在成立燕化小贷的时候就终止了吗?本报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延华智能最新公告,延华智能2020年的最新消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4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