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密码,
计算机启动密码,
游戏账号密码,
支付密码
……
尽管有很多报道,
而是靠一套密码“走遍天下”,
你还在犯这个错误吗?
遭遇电信诈骗,损失7万余元。
妈妈深夜带女儿去报案。
孟女士
我的心怦怦直跳,脑子空白,腿发软...
最近,
回忆在派出所被骗的经历时,
孟女士(化名)仍心有余悸。
但与一个月前相比,
深夜报案的恐慌,
这时,她已经平静了许多。
6月17日23时40分,
孟女士和她7岁的女儿,
匆匆走进派出所报案。
因为我女儿被骗了,
她损失了7万多元。
“妈妈,能把手机借我用一下吗?我得给学校发视频作业。”6月17日晚7时许,孟女士的女儿小丽(化名)向母亲借手机。因为学校平日经常布置视频作业,孟女士没多想就把手机交给了女儿。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小丽拿到手机后并没有记录作业,而是和网游里认识的网友开始了视频通话。该网友告诉小丽,只要按照说明操作就可以获得一个免费的游戏“皮肤”,但如果放弃这个“好机会”,不仅全新的游戏“皮肤”砸到了水漂,她父母的银行卡也可能被“冻结”。小丽对网友的说辞深信不疑,迅速按要求操作。
对方表示,充好现金的红包要在后续操作前,在短视频平台发出。但此时小丽只知道妈妈手机的解锁密码,并不知道手机支付密码和银行卡密码。
得知这一情况,该网友也“积极”帮助小丽解决困难。她让小丽尝试输入自己手机的解锁密码,期望“解锁”自己的账户。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这次尝试验证成功。
于是,有了“通关密码”的小丽开始用妈妈的银行账户在网上开“红包雨”,给对方转了几十个红包,一共花了6000多元。然后,小丽按照对方的指示,通过母亲微信里的小额贷款平台,借了6万元。贷款到账时,小丽将钱连同母亲银行账户里的余额分五次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
△部分转移记录。
此时,孟女士发现女儿视频操作时间过长,察觉不妥后要求小丽将手机还给自己时,才发现短短半小时就损失了7万多元。发现情况后,孟女士赶紧报警求助。幸运的是,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民警成功为孟女士挽回了2万元损失。
“也是我的错。我设置密码太随便了。”民警了解情况时,孟女士心疼又自责。为了方便,孟女士的支付宝支付密码和银行卡密码与手机解锁密码一模一样。虽然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支付宝和银行卡的密码,但是孟女士在女儿玩手机的时候,很随意的把解锁密码告诉了女儿。就这样,当骗子要求转账时,小丽一下子就试出了密码。
孟女士
希望通过这件事,能提醒其他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情况,不要让孩子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正好是暑假,也可以找机会陪孩子去户外玩,加强和孩子的沟通。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
辨别能力低,
当遇到一些威胁性的话语或文字时,
他们很容易害怕,
在诈骗犯的“遥控”下,
一步一步把父母的钱转过去。
面对电信诈骗,
不为儿童开通网上支付,
不要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码,
并非万无一失。
警方提醒
暑假孩子在家放假,家长要注意孩子上网,不要泄露支付密码。当孩子提出人脸扫描、指纹验证、输入密码等操作时,要仔细询问原因,不要盲目配合。同时,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关注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相信免费、福利等说辞,不要以任何理由听从转账汇款要求。
另外,对于涉及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建议设置单独的高强度密码。建议使用安全证书、动态密码等保护措施,同时设置消费限额,确保万无一失。
综合:南海公安、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扫黑除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深夜,妈妈带7岁女儿到派出所报案!“心里怦怦直跳,腿都软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364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